晁错这么一分析,令刘启茅塞顿开,刘启开始将这事往好的方向上考虑。
晁错知道刘启的七寸在哪,因此话一直往刘启的七寸上说。
“反正陛下还年轻,不着急着立太子,只需要将储君这个大饼画好,陛下不愁梁王不死心塌地啊!
陛下不妨找个机会,将梁王刘武约出来,做点事情探探梁王的口风;
要在不经意间透露出对梁王的信任,透露出要把大位传给梁王的意思,激起梁王内心对大位的渴望,这样梁王才会死心塌地跟着陛下。”
晁错想的确实很好,但刘启察觉到了其中的端倪。
“若梁王当真了呢?”
“如果梁王在削藩中立下大功,再有太后从中推波助澜,怕是不好说啊!”
刘启深知窦太后的偏心,若许给刘武皇太弟的名号,再让刘武立了大功,窦太后肯定会撺掇着自己将皇位传给刘武。
“哈哈哈,陛下,这不过是一个空谈而已,除了当局者以外,谁不清楚呢?
且不说太上皇还在、此举违背祖制,单站在群臣的角度上看,谁会赞同一个立了如此大功、不好控制的人做皇帝呢?
相比之下,陛下年幼的儿子更好控制,而且陛下的儿子登基后还会重用他们。
而梁王有自己的班底,就像当年的太上皇一样,群臣吸取了当年太上皇的教训,怎么可能再拥立一个诸侯王进京呢?”
听完晁错的话,刘启一扫脸上的阴霾,激动地上前抓住晁错的手。
“先生,真是朕的肱骨之臣啊!若没有先生,朕还蒙在鼓里,多谢先生赐教。”
看着刘启激动的样子,晁错还是劝道:“陛下先别急着高兴,试探梁王才是这步棋的关键,这步棋走不对,陛下之前的努力还是白费。”
“放心放心,朕有数,你且退下吧,朕要忙正事去了。”
……
所谓的正事,自然是宠幸妃子了。
今天的事情一波三折,刘启的心情也大变动,决定找妃子切磋一下,发泄一下内心的不舒服。
刘启挑来挑去,最后还是选择了栗妃。
一旁的小太监赶紧听了吩咐,跑去栗妃宫里,提醒栗妃侍寝。
栗妃高兴得不得了,赶紧打扮收拾。
太监走之前,栗姬还不忘往太监怀里塞两块金银。
栗妃不是傻子,知道这些小太监在皇宫里的作用,因此没少笼络。
白天窦太后的行为她可看在眼里,因此对这老太太那是有恨说不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