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
诸葛亮坐在大椅上,疑惑道:“某观外面还有不少人列队等候,怎么偏堂之中只有我们二人?”
“入此堂者。”
“皆为天工院,工部,公羊之人。”
黄月英疑惑道:“不过,我从未见过你。”
“陈郡学院而来。”
诸葛亮解释道:“我提前结业,并考入公羊学宫,这是第一次来洛阳,所以姑娘才没有见过。”
“哦?”
黄月英好奇道:“兄长今日入册为何物?”
“将卒所用。”
诸葛亮笑道:“亮不能明言具体是何物,还望姑娘见谅。”
“不碍事。”
“兵事本就是密档。”
黄月英摇了摇头,说道:“我是纺车入册,可以用水力驱动,是在老师与众学长,还有天工大匠所指点下的最终定论,只要通过专利监审阅,便可建设工坊进行制造。”
“水力纺车?”
诸葛亮惊讶道:“是用棘轮吗?”
“算是。”
“也不算是。”
黄月英蹙眉道:“我所造是水转纺车,纺纱大概是寻常纺车的三十余倍,用了少量的棘轮,可惜只能处理麻纱与蚕丝!”
“如此啊?”
“还是受到一些限制。”
诸葛亮微微颔首道:“不过,某想今日之后,姑娘便可钻研新的水转纺车!”
“哦?”
黄月英心中一惊。
她的水力纺车,除了不能纺棉纱之外,没有任何缺点。
但,通过先前的棘轮之问,加上诸葛亮的笃定,证明此次的专利入册,可能会改变大汉现今的传动技术。
若如此,是皮革传动的更迭,还是棘轮的变化?
“诸葛亮?”
骤然,堂外传来一声呼唤。
“郑监丞。”
诸葛亮,黄月英起身作揖道。
“诸葛亮。”
郑浑沉声道:“某带你的专利文书去天禄阁,你与之随行,记得要把东西带上呈于陛下。”
“诺。”
诸葛亮尊敬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