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初,没有人发现异样,使用了药物的人群,纷纷自主推广。
对药物的评价也从怀疑,逐渐转变为大力支持,一时带起了千金求药的风波。
反对在排山倒海的热潮前,激不起一丝波澜,还没翻出浪花,就已然销声匿迹。
各种营销号开始另辟蹊径,从关注药物作用到统计使用者健康数据,变着花样拉扯群众的心。
各大企业参与调查的消息不胫而走,所有的人都期待能得到正向的结果,然后放心大胆的购买。
谁知过了三个月,也没有得到后续。
来的轰轰烈烈,走的悄无声息,似乎默认了不提及就没人会惦念,坐等它自然而然的淡出网络。
一句妄想唤醒世人的呓语,淹没于五花八门的言论,那张精心统计的数据,寻不得有缘人。
没有平台和主流唱反调,抵制落于下风,真相在此刻不重要,它沦为了博取流量的弃子。
纸包不住火,也压不住顺势而长的风,一条评论脱颖而出,换来的却是更尖锐的掩埋。
[想死,你们就用。]
回怼的话将其完全覆盖,但总有好奇的网友翻过一边倒的言论去寻事件的起因,发现了这句一点就着的源头。
事件不断发酵,甚至有人将那人的身份信息扒了出来,发展到后面,关注点就偏离了初始。
转向指责个人的素养,一时间众说纷纭。
后来,走向逐渐离奇,不少人自发的打出那无厘头的六字。
像是跟风一般,从一个变成两个,四个变成五个,一发不可收拾......
热心的人替他解释了摸不着头脑的话,风评骤转,矛头指回研发药物的天雷帮。
注射此类药物的死亡率,是其他人群的十倍,可偏偏体检报告显示一切正常。
掀起了一阵学术造假的质疑......
一直掩于后方的众多医院,见此情形现身抛出证据,并以恶意诽谤提出警告,质疑的声音虽没消散,但也小了不少。
舆论的记忆确实很短暂,昨日纠结学术造假的人,今日就抛诸脑后,转头又聊回药物本身。
[怎么可能?你们就是吃不到葡萄嫌葡萄酸,真的很有效,我当时从楼梯上摔下去,都没觉得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