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东线之战

“炮兵部队,开始射击!”

“轰——!轰!轰轰!!”

1913年10月1日,正如东欧那典型提前到来的严冬一样,夏季的酷热已然退去,寒风渐起。

“前进,前进!防守的时间已经结束!从现在开始,是狠狠踢那些胆敢踏入祖国的伊凡佬屁股,把他们赶回老家的时候了!”

“第十一集团军,向前推进!今晚的晚餐,就在考恩(Kauen,今立陶宛考纳斯)享用!”

“呜啊啊啊啊——!!”

数百、数千门大炮同时怒吼,伴随着熊熊烈焰,德军对东线战场发起了全面进攻。

“帝国的士兵们,漫长的屈辱和忍耐已经结束!忘却过去的失败,只需向前迈进。已故的弗朗茨·约瑟夫陛下在天之灵定会守护着我们。是时候让那些自称‘罗马之子’的俄国人,见识一下神圣罗马帝国真正的后裔有多么强大了!”

“奥匈帝国必胜!哈布斯堡家族荣耀永存!”

与此同时,在加利西亚战线,蓄势待发的奥匈帝国军队,也与德意志第七集团军、保加利亚军和希腊军一道,对俄军西南战线展开了全面反攻。

顷刻之间,整个东线战场被惨叫、怒吼、炮火与枪声交织成的血色旋律所笼罩,人类历史上最为惨烈的交响曲再次奏响。

德军的105mm、150mm榴弹炮与210mm迫击炮,以及奥匈帝国斯柯达305mm榴弹炮,将战线撕裂出无数缺口,数十万名步兵在机枪与步枪的掩护下持续推进。

德军战机在空中肆意倾泻子弹与火箭,面对俄军几乎没有像样战机的窘境,唯一值得一提的也只有伊利亚·穆罗梅茨轰炸机。而在地面,埃尔哈特装甲车长驱直入,密集的子弹如雨点般朝俄军扫射。

但,俄军并非毫无反抗之力。

“大公殿下,德军已经开始发起攻势。”

“比预想的还要快啊......我们甚至还没从上次的失败中恢复。”

俄军总司令,沙皇尼古拉二世的堂兄尼古拉·尼古拉耶维奇(Николай Николаевич Романов)大公,露出了一抹苦涩的笑容。

诚然,正如俄国最伟大的统帅、不败的元帅亚历山大·苏沃洛夫(Алекса?ндр Васи?льевич Суво?ров)所言,俄国最强大的武器,便是那广袤的国土与无尽的伊凡。兵源从不缺乏。

但战争岂是单凭人数就能取胜的?

征召与维持军队的行政能力,给予士兵武器、军装与补给的后勤保障,皆是战争成败的关键。

但俄国的行政效率向来惨不忍睹,至于后勤补给,已无需再多言。

“即便如此,我们不能退缩。”

无论付出何等代价,他们必须坚持,必须坚守阵地。

这一战,将决定整个东线战场的命运。

因此,尽管尼古拉大公与俄军深知己方境况不佳,却绝不能退缩。

“我们,必须赢得这场战斗。”

即便,这场胜利最终只是一场血染大地的皮洛士式胜利(Pyrrhic victory)。

......

“殿下,俄军来了!”

“派出骑兵!既然他们决定战斗,那我们也应以礼相待。”

“是!”

不久后,在波兰与加利西亚的平原上,进攻的德军与拼死抵抗的俄军正面冲撞。

在这片战场上,不再有计谋,只有纯粹的力量较量。

炮火轰鸣,天地震颤,无数枚炮弹掀翻大地,宛如神明的怒吼。

而此刻,走在战场最前线的,依旧是那些跨越千年战史的骑兵们。

“冲啊!波兰的勇士们!让俄国暴君们见识,白鹰旗帜已再次飘扬在波兰大地之上!”

“波兰万岁!”

“马扎尔骠骑兵,冲锋!我们是真正的胡萨尔,区区哥萨克鼠辈,何足惧哉?”

“圣伊什特万王冠荣耀永存!”

波兰骑兵、匈牙利胡萨尔骑兵、德军骑兵,各自挥舞旗帜,奔腾在东欧的广袤平原之上,直扑敌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