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继续说道:";别紧张啊,你就回去看剧本,看看你上场多少次。每一次上场,你都要清楚自己在做什么。";
瑶瑶点点头,认真地记下了导演的话。
第二天,导演再次问瑶瑶:";你回去看了没有?数了没有,你上场多少次?";
瑶瑶回答道:";十七次。";
导演点点头:";嗯,那你看了没有?这十七次你分别要干嘛?";
瑶瑶这才意识到,自己之前只是机械地记住了上场的次数,却没有深入思考每一次上场的目的和情感。她恍然大悟,明白了导演的用意——先不要管怎么演,要知道一上来是要干嘛,得先知道角色的动机和情感。
导演继续说道:";你要先找回自己,找回那个真实的人。你不是在演一个角色,你是在成为她。";
在导演的引导下,瑶瑶慢慢进入了状态。她开始认真思考每一次上场的细节,努力把自己融入到这个角色里。
创排进行到亭子间借钱的戏份时,瑶瑶演完了一遍,导演却说道:";你演啊。";
瑶瑶有些疑惑:";我演了啊。";
导演摇摇头:";你演呀。";
瑶瑶这才意识到,自己在过门的时候没有完全进入角色,只是在等待过门。她突然明白了导演的意思——在传统戏曲中,过门时可以等待,但在现代戏中,演员必须时刻生活在舞台上,不能有任何停顿。
导演解释道:";你必须生活在舞台上,你迈上这个舞台,你就生活在上面。你不是在演戏,你得生活在上面。你演保姆,保姆得干嘛,你自己去想吧。";
瑶瑶点点头,心中豁然开朗。她开始重新思考角色的每一个细节,努力让自己完全融入到这个角色里。
在导演的引导下,瑶瑶和其他演员都渐入佳境。大家在场上碰撞出了许多灵感,导演也很尊重我们的表现,表示:";就这样就好,不需要多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