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小姐,设备调试好了吗?” 北京协和医院的主刀医生通过视频通话问道,声音沉稳而专业。郑丁瑶仔细检查了一遍设备,眼神专注而认真,回答道:“一切就绪,可以开始手术。所有设备都经过了严格的调试和检测,确保手术能够顺利进行。”
手术室内,护士们有条不紊地做着准备工作,她们动作熟练,眼神专注,将手术所需的器械和药品一一摆放整齐。远程手术机器人缓缓启动,发出轻微的运转声,按照北京专家的操作指令,精准地进行着手术。郑丁瑶站在一旁,密切关注着手术进展,心中默默祈祷手术顺利。她的眼神中既有对手术成功的期待,也有对患者的深切关怀。
瑞琮江水电站的大坝上,彩旗招展,红色的旗帜在风中烈烈作响。锣鼓喧天,欢快的锣鼓声仿佛在庆祝一场盛大的节日。周壬鹏站在大坝的控制中心,手中握着启动按钮,神情庄重而严肃。周围的人们都屏住呼吸,静静地期待着这历史性的一刻。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紧张与期待,仿佛时间都在这一刻凝固。
“我宣布,瑞琮江水电站正式启动!” 周壬鹏大声喊道,声音在山谷间回荡。同时,他用力按下了启动按钮。瞬间,水电站的发电机组开始运转,巨大的轰鸣声震耳欲聋,仿佛大地都在为之颤抖。第一度电通过输电线路,接入 “阳光银行” 系统。在附近的村庄里,农户们的手机同时收到发电收益的提示信息。
一位老农看着手机上的信息,激动得热泪盈眶,泪水顺着他那布满皱纹的脸颊滑落:“我们也能靠电赚钱了,这日子越来越有盼头了!” 周壬鹏看着水电站,心中充满了自豪:“这是我们蒲甘能源革命的重要一步,未来我们将拥有更加清洁、稳定的能源供应。这不仅能点亮蒲甘的每一个角落,还将为我们的经济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赵甲轩站在新建的蒲甘广播电视塔顶层,俯瞰着整座城市。夕阳的余晖洒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给这座经历了战火洗礼的城市披上了一层金色的外衣。老城区的塔修复工程接近尾声,几架无人机正在为金顶喷涂纳米防护层。
金色的光芒与夕阳相互辉映,显得格外神圣,仿佛在诉说着这座城市的历史与重生。港口区灯火通明,自动化码头正将稀土矿装上货轮,货轮舷号清晰可见 “华夏黎明号”。
远处的农业科技园区,3D 打印的温室大棚在月光下泛着蓝光,里面培育着太空茄子和蒲甘芒果的杂交品种,那蓝光仿佛是未来科技与农业融合的希望之光。
卫星电话突然响起,赵甲轩拿起电话,李庚泽的声音传来:“甲轩,看看你身后。” 赵甲轩转身,看到整面墙的全息屏幕正在播放: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将蒲甘列为 “全球重建示范区”;纳斯达克指数新增 “蒲甘重建概念股”,开盘即飙升 300%。
当第一缕阳光洒向瑞琮江时,赵甲轩看到江面上漂着无数孔明灯。每个灯上都写着不同的愿望:“愿我的孩子能上大学”“希望我的丈夫不再受骗”“祈愿战争永远结束”。他知道,这场持续三年的重建战争,终于迎来了真正的黎明。蒲甘,这片饱经沧桑的土地,正向着繁荣与和平大步迈进。他的眼神中充满了感慨与欣慰,仿佛看到了蒲甘光明的未来正在眼前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