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反击号角

这时,一名队员激动地站起来,手指着地图大声说道:“我们可以利用改装后的无人机,携带小型电磁脉冲炸弹,在敌人防线的关键区域引爆,干扰他们的电子防御系统,为人造人部队开辟道路。”其实,早在165章的训练场景中,队员们就曾操作过类似的改装无人机进行侦察任务,对其性能十分熟悉。另一名队员接着补充:“还可以在无人机上安装高清摄像头,实时回传敌人防线的情况,让我们能更精准地选择突破点。”赵甲轩双手抱胸,身体微微前倾,认真听取这些建议,在地图上标记出可能的突破点和无人机飞行路线,详细询问每个方案的可行性和潜在风险。有的队员则皱着眉头,陷入沉思,不时在本子上记录着什么。

赵甲轩微微一笑,那笑容中充满了自信,仿佛一切都在他的掌控之中。他自信地说道:“我们会利用情报部门提供的信息,在敌人防线的薄弱环节发动突袭。同时,我们还会安排一部分原有精锐力量从侧翼进行佯攻,吸引敌人的注意力,为突击小队创造机会。”

这时,一名成员站起来说道:“我建议在佯攻时使用烟雾弹和电子干扰设备,这样能增强佯攻效果,吸引敌人更多注意力。”他的眼神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仿佛已经看到了敌人被佯攻吸引的场景。

另一名成员接着说:“突击小队进攻指挥中心时,安排一支狙击小组在周边制高点进行掩护,能确保突击小队的安全。”他的建议同样充满了实用性,为突击小队的行动增加了一份保障。在之前的行动中,就有一名队员凭借出色的狙击技能,在边境冲突中狙杀了三名敌方指挥官,所以安排狙击小组顺理成章。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提到华夏官方的外交行动时,一名成员说:“虽然外交施压能给敌人一定压力,但我们也不能完全依赖。他们很可能会加快进攻节奏,我们的反击计划必须提前做好应对。”赵甲轩点头表示赞同:“没错,我们要把每一种可能都考虑进去,确保反击万无一失。”通过这样的对话,进一步展现出作战团队的谨慎与周全。

赵甲轩认真听取了大家的建议,不断在地图上比划着,分析着各种可能性。经过一番深入的讨论和整合,他进一步完善了战术方案。此时,整个作战指挥室里弥漫着一股紧张而又充满希望的气氛,每个人都在为即将到来的反击战做着最后的准备。

外部势力的动态也在悄然变化。蒲甘地区的中立势力中,有一股势力的首领召集手下,在昏暗的房间里商议:“‘破晓之翼’反击,这对我们来说是个机会。如果他们成功,我们可以和他们合作,拓展势力范围;要是失败,我们也能趁机捞点好处。先派几个眼线去盯着,随时汇报情况。”而这股中立势力的首领,曾经是“破晓之翼”解救的受害者,内心深处对“破晓之翼”心怀感激,所以在权衡利弊后,决定暗中为“破晓之翼”提供一些情报。另一股倾向支持“破晓之翼”的势力,控制着关键矿产资源,他们希望借“破晓之翼”打击敌对武装,从而垄断市场。他们暗中安排人手,将收集到的关于武装势力的最新武器装备信息,通过秘密渠道传递给“破晓之翼”。

华夏官方的外交官在国际会议上,严肃地谴责武装势力的暴力行为:“这种不顾平民安危、破坏地区和平的行为,严重违反了国际法和人道主义精神。我们要求武装势力立即停止攻击,通过和平谈判解决争端。”事实上,在此之前,联合国安理会已经通过了第2783号决议,授权对蒲甘东地区实施“保护平民”军事行动。华夏维和部队严格遵守《联合国宪章》第七章,在行动前向安理会提交了详细作战计划。但在运输途中,运输机群因遭遇武装势力防空导弹威胁,被迫绕道别国领空,延误了12小时。华夏官方的外交官们在国际上积极斡旋,私下里与其他国家的代表进行沟通,争取更多国际支持,为“破晓之翼”的反击营造有利的国际舆论环境。

随着各项准备工作的逐步完成,“破晓之翼”的队员们都在等待着赵甲轩下达最后的反击命令。整个基地弥漫着一股紧张而又兴奋的气氛,仿佛一根紧绷的弦,随时都可能被拉断,释放出巨大的能量。而赵甲轩深知,这场反击战将是“破晓之翼”生死存亡的关键一战,他必须确保每一个环节都万无一失,才能带领“破晓之翼”走向胜利,为蒲甘东地区带来和平与安宁。他站在窗前,望着远方,眼神中充满了坚定和期待,仿佛已经看到了胜利的曙光洒在这片饱经战火的土地上。同时,他也考虑到敌方可能在指挥中心埋设诡雷,于是派遣了一支工兵小队先行排查。并且,他预留了一支预备队,由钱丙翰率领在侧翼待命,以应对敌方可能出现的援军。此外,赵甲轩还故意泄露了一份假行动计划,诱使敌方调整部署,从而暴露了其真实防御弱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