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建国咬着牙,低声说道。他知道,扶贫项目关乎贫困群众的切身利益,
是帮助他们脱贫致富的希望,而村支书的这种行为,无疑是在践踏法律的尊严,伤害百姓的信任。
他迅速掏出笔记本,将这一重要发现详细记录下来,同时思考着下一步的调查方向。他明白,这只是冰山一角,背后可能还隐藏着更大的阴谋。他下定决心,一定要顺着这条线索深挖下去,将所有的违规行为公之于众,让那些违法乱纪的人受到应有的惩罚,还百姓一个公道,给扶贫项目一个清白。
随后,他合上档案,轻轻放回原处,整理好桌面,迈着坚定的步伐走出档案室。
午后的阳光有些慵懒地洒在村子的小道上,郑建国手里紧紧攥着走访名单,目光落在第七户人家的信息上,眉头微微皱起。按照计划,他要对这户人家进行走访调查,或许能从他们那里获取到关于村支书违规行为的重要线索。
然而,当他来到这户人家门前时,却发现大门紧紧锁着,门板在岁月的侵蚀下,已经有些斑驳。郑建国伸手轻轻敲了敲门,“砰砰” 的声音在寂静的氛围里回荡,却没有得到任何回应。
他转身向隔壁的邻居打听情况。邻居是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大爷,正坐在自家门口的小板凳上,慢悠悠地编着竹筐。听到郑建国的询问,老大爷停下手中的活计,抬起头,眯着眼睛回忆了一下,说道:“这家人呐,年初就搬去县城咯。说是孩子在那边安了家,把老两口接过去享清福啦。”
郑建国谢过老大爷,心里不免有些失落。线索似乎到这里就断了,他不知道是否还有其他途径能找到这户人家了解情况。他掏出烟盒,抽出一支烟,点上后蹲在门槛边,默默地抽着。烟雾在他眼前袅袅升起,他的思绪也随之飘远。
就在他低头沉思的时候,眼角的余光瞥见门缝里似乎夹着什么东西。他下意识地凑近,仔细一看,原来是半张农药说明书。他心里一惊,动作迅速地将烟掐灭,小心翼翼地从门缝里把那半张说明书抽了出来。
那半张纸因为被门缝挤压,有些褶皱,纸张微微泛黄,上面的字迹却依然清晰。他看到上面标注的生产日期是两个月前。这让他的心里充满了疑惑,既然这家人年初就搬走了,怎么会在两个月前还有农药说明书出现在这里呢?难道有人在他们搬走后还来过这里,而且和农药有关?这其中会不会和村支书的事情存在某种联系呢?
郑建国站起身来,目光再次扫视着这紧闭的大门和周围的环境,仿佛要从这里找出更多的蛛丝马迹。他把那半张农药说明书小心地放进兜里,决定先回去仔细研究一番,同时想办法联系上这户已经搬到县城的人家,说不定这半张说明书就是揭开新线索的关键。
“看来事情比想象中还要复杂啊。” 郑建国喃喃自语道,声音里带着一丝坚定和决心。
镇信用社那栋老旧的建筑,在岁月的侵蚀下显得有些破败,像是一位饱经沧桑的老者。郑建国怀揣着一丝希望,步履匆匆地走进信用社,他深知要想揭开村支书在扶贫款上的违规操作真相,信用社的相关记录至关重要。
他先是向信用社的工作人员询问监控情况,得到的答复如同兜头一盆冷水 —— 监控保存期只有三十天。郑建国的眉头瞬间紧锁,心中暗叹错失了可能最为直观的证据。但他并未就此放弃,很快将目光投向了仓库里堆积如山的取款凭条存根联。
小主,
仓库里弥漫着一股陈旧纸张的霉味,阳光透过小小的窗户缝隙,洒下一道道光柱,尘埃在光柱中肆意飞舞。郑建国戴上洁白的手套,开始了艰难的翻找工作。那些存根联被胡乱地堆放在纸箱和架子上,有的已经泛黄,有的边角还带着破损。
他一张一张地仔细查看,眼睛紧紧盯着每一行字迹,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的线索。第一天过去了,他的腰因为长时间的弯腰查看而酸痛不已,眼睛也布满了血丝,但他只是稍微活动了一下身体,揉了揉眼睛,又继续投入到翻找中。第二天,依旧没有收获,他的心中不免有些焦急,每翻动一张存根联,都带着一丝期待和紧张。
到了第三天,郑建国感觉自己的体力和精力都快到了极限。他的动作虽然依旧熟练,但已经略显迟缓。就在他几乎要绝望的时候,手指触碰到了一张凭条,那一瞬间,他的心跳陡然加速。他缓缓将这张凭条抽出来,定睛一看,正是那张被修改过的扶贫款转账记录。
郑建国的手微微颤抖着,他小心翼翼地将凭条平放在一旁的桌子上。复写纸的蓝色字迹因为时间和某些不当操作晕开了些,像是一团团模糊的云雾,但仍能清晰地看出其中被修改的痕迹。原本的转账金额和收款人都被做了手脚,很明显是有人试图掩盖真实的资金流向。
“终于找到了!” 郑建国低声说道,声音中带着难以抑制的激动。他知道,这张凭条将成为指控村支书违规操作扶贫款的关键证据。他拿出手机,从不同角度仔细地拍摄着凭条,确保记录下每一处细节。同时,他也在心里盘算着接下来的行动,如何让这张凭条在调查中发挥最大的作用,将村支书的罪行彻底揭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