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9章 装作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过的样子

第329章 装作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过的样子

他的手微微颤抖着,将定位器紧紧地粘在车架底部。胶水与金属接触的瞬间,发出轻微的 “滋滋” 声,在他听来却如同惊雷一般。粘好定位器后,他又故意在地上磨蹭了一会儿,仿佛还在认真系鞋带。然后,他缓缓站起身来,拍了拍身上的灰尘,装作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过的样子,继续跟着施工队伍向前走去。

郑建国刚将定位器稳稳粘在车架底部,长舒一口气,还未来得及从紧张的状态中缓过神,一阵沉稳而又规律的脚步声便由远及近,如鼓点般重重敲击在他的心头。他猛地一怔,像是被电流击中,心脏瞬间提到了嗓子眼。

凭借着这段时间在危险边缘游走积攒的警觉,他用余光快速一扫,瞧见一名保安正手持手电筒,不紧不慢地朝着料堆这边走来。那手电筒射出的光束,在黑暗中犹如一条灵动的蛇,左摇右摆,每扫过一处,原本隐匿在黑暗里的物件便无所遁形。

郑建国不敢有丝毫耽搁,大脑飞速运转,各种应对策略如闪电般掠过。他咬紧牙关,腮帮子的肌肉因用力高高鼓起,双腿猛地发力,全身的力量都汇聚在这一翻身的动作上。顷刻间,他整个人宛如一只在暗夜中捕猎的黑豹,矫健而敏捷,毫不犹豫地滚进了身旁的基坑。

“噗通” 一声,郑建国重重地摔进基坑内的泥泞之中。湿冷的泥土瞬间将他包裹,寒意如同无数根细小的针,透过衣物,直直地刺入骨髓。他能感觉到泥浆顺着脖子流进后背,带来一阵令人战栗的冰凉。但此时,他哪还顾得上这些,只想着赶紧把自己藏好。他尽可能地蜷缩起身子,像一只受惊的刺猬,将自己紧紧地团在黑暗的角落里,大气都不敢出,仿佛呼吸声稍大一点就会引来灾祸。

保安的脚步声越来越近,每一步都像是踏在郑建国的心上。手电筒的光束偶尔扫过基坑边缘,那刺眼的光芒让郑建国的心猛地一缩,他感觉自己的心脏都快从嗓子眼蹦出来了。每一秒都变得无比漫长,每一次心跳都像是一次沉重的撞击。他死死地闭着眼睛,双手紧紧捂住嘴巴,竭力压抑着内心的恐惧和紧张。

好在,或许是保安并未察觉到异常,脚步声在短暂停留后渐渐远去。郑建国紧绷的神经这才稍稍放松,他像是一只从捕猎者爪下侥幸逃脱的小动物,小心翼翼地从基坑里探出头来。

然而,当他的目光扫向控制室窗台时,刚刚放松的心情又瞬间沉入谷底。手机信号屏蔽器上的绿灯正闪烁不停,那幽绿的光在黑暗中显得格外刺眼,仿佛是一只邪恶的眼睛,死死地盯着这片工地,将所有外界的信号联系无情地阻断。他下意识地摸了摸手腕上的腕表,指针清晰地指向凌晨两点十七分。在这寂静又危机四伏的夜里,时间仿佛被放慢了无数倍,每一秒都充满了煎熬。

郑建国深知,在这被信号屏蔽的环境里,想要获取更多信息难如登天。但他的好奇心如同熊熊燃烧的火焰,使命感又如千斤重担压在肩头,驱使着他继续探寻真相。他猫着腰,像一只潜行的夜行动物,趁着夜色的掩护,脚步轻得几乎没有声音,悄悄地朝着对面的烂尾楼摸去。

烂尾楼破败不堪,墙壁上的石灰大片剥落,露出斑驳的砖块。周围杂草丛生,长长的草茎在夜风中沙沙作响,仿佛随时都会将他的行踪出卖。他每走一步都格外小心,每一次落脚都要先试探一下,生怕踩断枯枝或者踢到石子发出声响暴露自己。

终于,他艰难地爬上了烂尾楼的楼顶。他趴在地上,迅速从怀里掏出望远镜。双手因为刚才的攀爬和紧张而微微颤抖,但他还是稳稳地将望远镜举到眼前。通过镜片,工地的情况清晰地呈现在他的视野之中。

他看到,工人们正在忙碌地凿开昨夜浇筑的水泥柱。他们手中的工具高高举起,又狠狠落下,凿击声在寂静的夜里格外刺耳,仿佛要把这深夜的宁静彻底撕碎。随着一下又一下的凿击,水泥碎屑如同雪花般不断掉落,裹在钢筋里的 PVC 管逐渐露了出来。

“这到底是在搞什么鬼?” 郑建国心中满是疑惑,眉头紧紧皱成了一个 “川” 字。他的大脑飞速运转,各种猜测和疑问在脑海中交织。

清晨的阳光轻柔地透过窗户,洒在纪检委办公室的地板上,形成一片片金色的光斑。墙上的时钟指针准确地指向早间新闻开始播放的时刻,播音员那清晰而沉稳的声音在办公室里回荡开来。

在一张宽大的办公桌案头,一份检测报告静静地摆放着,它被整齐地装在一个白色的文件夹里,封面上用黑色的粗体字写着 “重要案件检测报告”。文件夹的边角因为被反复翻阅而有些微微卷起,透露出这份报告所承载的重要意义。

纪检委的工作人员们围在办公桌前,神情严肃而专注。其中一位年轻的女工作人员轻轻翻开文件夹,小心翼翼地拿出里面的检测报告。报告的纸张洁白而厚实,上面密密麻麻地布满了各种文字、数据和分析图表。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大家看,这是从 PVC 管里取出的账本残页的检测结果。” 女工作人员抬起头,声音里带着一丝激动,她的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

众人的目光齐刷刷地聚焦在账本残页的照片上。这些残页因为在 PVC 管里经历了一些时日,纸张有些泛黄,边缘也参差不齐,仿佛在诉说着它曾经历的隐秘过往。但上面的笔迹却依然清晰可辨,每一笔每一划都透露出一种独特的风格。

“经过专业的笔迹鉴定,这些账本残页上的笔迹与慈善基金会签字样本高度吻合。” 一位戴着眼镜的笔迹鉴定专家上前解释道,他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眼神中透着专业和自信。“我们从多个角度进行了分析对比,包括笔画的走势、力度、连笔习惯等等,结果显示两者的相似度极高,几乎可以确定是出自同一人之手。”

办公室里顿时响起一阵低低的议论声。大家都清楚,这一发现意味着慈善基金会与工地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这背后很可能隐藏着一个巨大的利益链条和违法犯罪网络。

“这可是一个重大突破。” 一位年长的纪检委领导开口说道,他的声音低沉而有力,目光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看来之前我们对慈善基金会的怀疑是正确的,它很可能在开发商的违法活动中扮演了关键角色。

我们要以此为契机,加大调查力度,把所有的真相都挖出来。”

尖锐的警笛声如同一把利刃,毫不留情地划破了原本平静的街道上空。阳光虽依旧灿烂,却被这刺耳的声音搅得有些慌乱。街道两旁的行人纷纷停下脚步,脸上露出好奇又紧张的神情,朝着警笛声传来的方向张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