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千古大捷

这年的十一月,辽军进至兴化城,而姜邯赞早已率军在此等候他们多时了。不过,面对人多势大的辽军,高丽人这回没有硬碰硬,而是耍了个小聪明。他们先是在城西的山谷中埋伏下了一万多名精锐骑兵,然后又将兴化城以东的一条大河给提前阻塞,等到辽军大兵临近之时,高丽人突然决水灌之。面对如潮水一般突然涌来的滔滔江水,辽军将士纷纷向西奔逃,而就在这时候躲在山后的高丽骑兵趁乱杀了出来,连口大气都还没来得及喘的辽军在高丽人这一波轮番的打击下就此遭遇了一场史诗级的大溃败。

请注意,我们说的是溃败,而不是惨败。与萧合卓上次兵败所不同的是,萧排押这次可是带来了十余万大军,这一仗他还是输得起的。耶律隆绪在大军出征前给萧排押交代的任务是直接冲进高丽的都城开京把王询给掏出来,然后将其带到耶律隆绪的面前磕头认错。既然兴化这条路走不通,萧排押便决定绕过此地改道慈州再杀向开京。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宋辽战争时期辽军在河北大地之所以能够长驱直入甚至直接冲到黄河边上威胁宋朝的京都,这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在于那里是华北平原,辽国骑兵可以在广阔的平坦大地上无所阻挡地纵横驰骋并迅速到达要害地点,但问题在于高丽可不是宋朝。在高丽的崇山峻岭之间,萧排押的大军这一路走得是异常辛苦,而且高丽军队的主帅姜邯赞下令沿途军民务必要做到坚壁清野,如此一来辽军所过之处是要啥没啥,即便他们想抢也抢不到任何的东西。除此之外,姜邯赞还让高丽军队袭扰辽军的后勤补给线,这一招可就正好掐住了辽军的七寸。想当初耶律休哥也是用这一招把曹彬给玩死的,如今萧排押也终于切身体会了一把当年曹彬内心的痛苦。

辽军在寒冬里一路忍饥挨饿地艰苦行军,最后他们终于到了距离高丽都城开京百余里的新恩县,但此时的他们已是强弩之末。军心士气低落不说,单是这吃饭的问题就足以决定辽军此次征战的最终命运,因为这时候他们的后勤已经完全被高丽的“游击队”给掐断,他们后方的粮食根本运不上来。还有更让他们感到糟心的事,姜邯赞在派人斩断辽军后勤补给的同时,他还迅速地从各地抽调兵力赶在辽军之前进入了开京以守卫都城。

在如此局面之下,萧排押深知自己这一次已经是无法完成使命了。就地扎营或是立即前去攻打开京,这二者都无异于就是自陷死地,毕竟他没有后援,他所率领的就是一支孤军。如今之计,他只有趁着辽军战斗力尚存的情况下赶紧回撤到一个可以吃饱饭的地方,然后再谋后路。

萧排押此时的处境与当年的曹彬何其相似,可他绝对不是生性仁慈的曹彬。在决定撤兵之时,萧排押下令辽军将新恩县以及周边的村落扫荡一空,他要不这样的话,辽军哪里还能走得动路往回撤?

辽军开始撤退,按理说高丽人应该举国欢呼大肆庆祝一番,要不然他们还能怎么着?难道要把辽国人往死里得罪,派大军去踢辽军的屁股?那样的话,辽国人下次指定会疯狂地报复,可高丽的宰相大人姜邯赞还真的就是这样干的。

见辽国人开溜,姜邯赞下令开京的守军全军出城追击,同时他下令沿途的高丽军队对辽军予以层层阻击,但不是正面阻止,而就是只踹辽军的屁股。这一招无疑非常的高明,如果是正面阻击急于回家的辽军无疑是断人家生路,那样辽军定然跟你拼命,可你派人去踢他们的屁股反而会让他们跑得更快,而己方反而不会有什么太大的损失。

高丽军队先后在涟州(今朝鲜价川市)和渭州(今朝鲜宁边郡)两地相继给予辽军大量的杀伤,这两次阻击的战略意义在于成功地延缓了辽军的撤军速度,这为姜邯赞随后带领高丽主力大军前来与辽军决战创造了时机。

这年的十二月,高丽军队终于是在龟州(今朝鲜龟城市)将辽军的主力给追上了。一场大战就此爆发,而这就是在朝鲜半岛的历史上让他们引以为荣了千年之久的“龟州之战”。

战前,两军隔着茶、陀两河南北对峙(他们中间隔着两条河),辽军在北,高丽军队则是阵于大河之南。一边是急于北撤的败兵,一边是士气高昂的追兵,双方军队的斗志和士气高下立判。一阵鼓响之后,将近二十万的高丽军队排成整齐严密的阵型主动涉水过河像蚂蚁一般地密密麻麻地向辽军大营徐徐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