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光选择了住校。
他家里也就只有一辆自行车。
他爸爸平日里偶尔也会骑。
他妈妈有事情也会骑。
因为他姐小带就是选择住校。
毕竟早自习和晚自习,他怕自己跟不上。
二人报好名后,把各自的课桌领来,从办公室里借来毛笔和墨水,把自己的名字写在课桌的底部,板凳亦是。
就给搬到各自的教室里去。每个新生都必须买。
不在学校买,你可以借也行,但必须是相同的。
但不能偷盗学校里面的,一经发现,轻是罚款,重的是不接收该学生。
二人不放心,又去发新书处找来绳子,把课桌与板凳系在一起,先是搬到初一(一)班的教室里。
便一起回来了。
三十一号,大丫骑车带金旺去了学校,交了学费,课桌费五块,学费二块五,一共七块五。
三丫的课桌费加书费是十块钱。
家里金德顺与金明金志,又找了两个本家的兄弟,大大小小一共放了十棵树。
九棵杂树,一棵泡桐。
经那木匠再三确定,扶两口棺材,四棵树就够了。
老周氏才允口让放了一棵。
而屋西小树行一共六棵大泡桐,还有两棵小的。
放泡桐树,主要分割成一点五公厚的板子,做新房子的双扇门板。还有厢房的两扇门。
大房子里角门可以用纤维板代替,但面对风吹雨打的外门不可以。
木匠按照所需尺寸,给量好,画好记号。两个人用大锯给锯开。以便好装车?
大丫就又骑车去了一趟协会家,找他过来帮忙拉木头去到电剧房。
王卫国得知后,就亲自开着小四轮车过来帮忙,当然也把协会给带了过来。
四个劳动力把截好的木头抬上四轮车,就去了垓上的木业舍的电锯房,这里分割尺寸标准。
而且王卫国也认识人。
有了熟人好办事,剖了一车木料,只收了十元钱。
跟去的几个人,都说便宜。
那个木匠也去了。
当然,大丫也去了。
剖好木头,大丫表示为了感谢,就在木业舍的附近一处小饭店吃了饭。
菜是王卫国点的,十个菜,四荤:鸡、鱼、肉、排骨。四炒:肉丝炒芹菜、炒尖椒,肉片炒莴笋、炒山药片,烫菠菜,水煮花生米。
西红柿蛋汤,一大盆米饭。
又要了两瓶宿州老窖酒。
大丫不喝酒,以茶代酒敬了王卫国和电锯房的两名职工。
金庄来的四人,只吃饭菜,不喝酒。
任王卫国如何劝酒,都不喝。
木匠也小酌了两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