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出大乱子的!
怪不得北方如此缺粮,这么大规模的工程,几百万人出动,若是放在东吴,恐怕早就亡国了。
他们怎么敢把这么多青壮的民夫聚集在一起呢?
而且步骘还听说前两个月这里还有一次普遍的造反事件。
这把人聚集在一起,万一有几个点子王,过得在不如意,煽风点火,拉起来数千的队伍怎么办?
步骘默默记下,并不做评价,而是继续向北。
又是两天过去。
步骘已经抵达许昌,再往西便要前往洛阳了。
在许昌,他终于弄清楚那些杆子的用途了。
他看到之前见到的那些杆子,此刻正一根根地树立起来,上面牵着三根线,仿佛望不到边际。
莫不是晾晒衣服的?
而整个许昌,看起来既和之前有些相似,却又好像完全不一样了。
卖东西的明显变得增多,整个街道也是繁华了许多!
他在许昌的驿站住了一晚,最惊讶的还是这里晚上居然不用点灯!
用绳子一拉,就有灯十分明亮!让步骘直呼过瘾!
拉了半夜的灯,直到再也不亮了,他才缓缓睡去!
第二天离开的时候,不但交了电费,还交了一个灯泡的费用,据说那灯泡烧了,他也听不懂。
反正孙权给他的经费还很足。
好多就是纸张一样的东西,不过是一串数字罢了!
收拾好洗了一个热水澡,就该出发去洛阳了。
步骘想着自己在洛阳还有一个熟人,从衣襟里拿出了一个在许昌买的小本子,以及这里的笔。
轻轻的歪七扭八的写下了高家镇,杨家村几个字。
步骘感慨一声这本子比毛笔省纸多了!抬头向着西方!
“杨贤弟,我来了!”
牵着马,就向着西门而去。
许昌的城门倒是没有拆,也没有修。
整个西门,依旧是两个门,一个是正门,一个是炸出来的那个巨大的豁口。
此时豁口那里已经自发的形成了一个集市,十分的热闹。
步骘没有闲逛,而是继续沿着大门走出了许昌,沿着官道向洛阳方向而去。
刚刚出了许昌不到半里,步骘正想快马加鞭。
就在这时,一个有些披头散发的中年人,突然从后面呼哧呼哧的骑着一个两个轮子的车,从后面朝着他冲了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