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雨欲来啊……”
窗外明明是艳阳高照,可李静言却仿佛看见了一场暴风雨即将来临。
今年就是康熙四十七年了,帝王巡幸塞外,带着太子,大阿哥,十三,十四和一众小阿哥。
然后就发生了那件着名的大事,太子胤礽被斥责对幼弟毫无友爱之心,窥视王帐,心怀不轨……一废太子就此开始。
几乎每个年老的帝王都逃不脱这样的宿命。
昔年的汉武帝何等雄才伟略,到了晚年还不是因为一个可笑的巫蛊之祸,逼死了皇后和太子。
即便对方事后表现的如何悔恨,屡屡追思,可那有什么意义呢?不过是猫哭耗子罢了。
一句‘岂有四十年之太子乎?’便道清了帝王和太子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
“哼哼!这也就是儿子太多,给他惯的!”
老康要折腾自己的儿子,李静言巴不得看笑话呢,哪里会因此担忧?
她真正在意的是,剧情里三阿哥被割去皇带子,赶去做八爷的儿子,那个时候弘时的处境,是不是也因为遭到了他多疑阿玛的忌惮?
要知道,之前弘时惦记自己的小妈瑛贵人,那也只是被胖局罚跪了一夜,打了两巴掌而已。
后面他为老八那些皇上的死对头求情,其行固然可气,但对方也不至于突然就做出那么狠的惩戒,几乎就是断了父子之情了。
当然,这也可以说是皇上对于弘时的不满,早已积压已久,他求情的行为,只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不过或许其中最重要的还是那句话:“这些日子里,你皇额娘到处奔走牵线,只盼着你能成为太子呢!”
长子的身份加上皇后的支持,以及朝中某些大臣的拥护,终究还是让日渐衰老的帝王起了忌惮之心,为了帝位,下了狠手。
跟如今的这位太子比起来,弘时既无太子的名分,为人又不够聪慧机敏,堪称是有些憨直愚笨了,可是就是这样的一个儿子,多疑的帝王也同样是容不下。
可见为帝之人对于权力的看重,特别是胖橘这个小心眼儿的,自私多疑,卸磨杀驴,不许他人对于自己的权利有半分觊觎之心。
前车之鉴就在眼前,这也让李静言不得不提前多做些打算。
“太有能力的孩子会让你忌惮,成年健壮的儿子也会让你忌惮,那我就把弘时养成一个只会啃老吸父亲血的小废物,一辈子都是个长不大的孩子……”
关于这方面,其实有一个很成功的案例,那就是扶不起的阿斗(真正的阿斗可能没有那么废,我们这里是举例)。
这孩子堪称烂泥扶不上墙的典范,他亲爹到死都担心他接不住自己的帝位,败光自家江山,可以说因为这件事儿,操心得死都不能合眼。
李静言打算,就把自己儿子往阿斗那方面培养,甚至要青出于蓝。
李静言:面对这种烂泥扶不上墙的儿子,我就不信你还能忌惮?
你要是真的再忌惮,那我就只能把你送走了。
“养儿一百岁,长忧九十九,你不想让儿子太有能力,那你就一直为自己的儿子操心,收拾烂摊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