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些工厂车间,由于生产工艺的需要,会使用大量的化学试剂和溶剂。这些物质在挥发过程中产生的有害气体,如氯气、硫化氢、苯系物等,毒性更强,对呼吸系统的危害堪称致命。氯气具有强烈的刺激性,吸入少量就可能导致呼吸道黏膜严重损伤,引发剧烈咳嗽、呼吸困难;硫化氢则是一种具有臭鸡蛋气味的剧毒气体,低浓度时就会刺激呼吸道,高浓度时甚至会导致瞬间昏迷、窒息死亡;苯系物不仅会刺激呼吸道,还具有致癌性,长期接触会对造血系统和神经系统造成严重损害。
(三)微生物的疯狂滋生
封闭、潮湿的工作环境,宛如一个培养皿,为细菌、病毒、霉菌等微生物的滋生繁衍提供了绝佳的温床。在这样的环境中,微生物以惊人的速度繁殖生长,然后在空气中肆意传播。以通风不良的医院病房为例,患者身上携带的各种病菌在室内空气中飘荡,一旦免疫力较弱的医护人员或其他患者吸入,就极易引发呼吸道感染。幼儿园教室也是如此,孩子们活泼好动,免疫力相对较低,且人员密集,流感病毒、肺炎球菌等微生物在这样的环境中极易传播开来,导致孩子们频繁患病,咳嗽、流涕、发热等症状此起彼伏。
长期暴露在充斥着大量微生物的环境中,人体的免疫力会逐渐被削弱。免疫系统就像一支保卫身体的军队,长期遭受微生物的攻击,兵力会不断损耗,战斗力也会大打折扣。对于免疫力本就较弱的人群,如老年人,他们的身体机能逐渐衰退,免疫系统功能也不如年轻人强大;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免疫系统尚未完全成熟;还有患有慢性疾病的人,他们的身体长期处于应激状态,免疫力受到抑制。这些人群在微生物密集的封闭工作环境中,感染的风险会显着增加,而且一旦患病,病情往往也会更为严重,治疗过程也会更加漫长和艰难。
三、不可忽视的间接危害
(一)心理压力的连锁反应
封闭的工作环境就像一个无形的牢笼,容易让人产生压抑、焦虑等不良情绪。长时间处于这样的心理状态下,对呼吸系统会产生一系列间接影响。心理压力会打破人体内分泌系统的平衡,导致激素分泌紊乱。这种紊乱进而影响神经系统对呼吸功能的精确调节,使得呼吸变得浅而急促。长期的浅快呼吸,就像是给肺部套上了一层枷锁,气体交换无法充分进行,肺部得不到足够的氧气供应,二氧化碳也无法及时排出体外,进一步加重了呼吸系统的负担。
大量研究表明,心理压力还会对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负面影响,降低免疫力。免疫系统功能下降后,呼吸道就如同失去了坚固的防线,更容易受到病原体的侵袭。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能看到一些长期在封闭办公室工作的白领,由于工作任务繁重,压力巨大,再加上室内环境不佳,仿佛置身于一个“危险地带”,他们很容易患上感冒、支气管炎等呼吸道疾病,频繁地请假就医,不仅影响了工作进度,也给自己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
(二)运动缺失的恶性循环
在封闭的工作环境中,人们往往长时间保持久坐不动的状态,缺乏必要的运动。运动不足会使身体的新陈代谢如同陷入了泥沼,变得缓慢而艰难。肌肉力量也会逐渐下降,包括呼吸肌在内的各种肌肉功能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削弱。呼吸肌就像是肺部的“动力泵”,当呼吸肌力量不足时,肺部的正常扩张和收缩就会受到阻碍,肺通气量随之降低,呼吸功能也会大打折扣。
长期缺乏运动还会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肥胖便是其中之一。肥胖人群的胸部和腹部往往堆积着大量的脂肪,这些多余的脂肪就像沉重的包袱,限制了胸廓的自由运动。胸廓无法充分扩张,肺部的活动空间也会相应减小,呼吸时的阻力增大,进一步影响了呼吸功能。更为严重的是,肥胖与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等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在睡眠过程中,肥胖者的气道更容易受到压迫,导致呼吸暂停或通气不足,不仅会影响睡眠质量,长期下去还会对心血管系统等造成损害,增加了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风险,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四、应对策略与注意事项
(一)通风换气:改善空气质量的关键
通风换气是改善封闭工作环境空气质量的核心措施。首先,要定期对通风设备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和维护。无论是自然通风的窗户、通风口,还是机械通风系统中的通风管道、风机、滤网等部件,都要确保其处于正常运行状态。对于自然通风不足的场所,合理安装和使用机械通风设备显得尤为重要。新风系统便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它能够通过管道将室外的新鲜空气源源不断地引入室内,同时将室内的污浊空气排出,就像给封闭的空间安装了一个“呼吸器官”,有效改善室内空气质量,让人们时刻呼吸到清新的空气。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除了确保通风设备正常运行,合理调整通风量和通风时间也至关重要。要根据工作场所的人员密度、设备运行情况等因素,科学地确定通风量。人员密集的场所,如会议室、教室等,人员呼吸和活动产生的废气较多,就需要更大的通风量来保证空气的清新。在使用这些场所前后,更要进行充分的通风换气,将室内积聚的污染物排出室外。比如,会议室在会议结束后,应开启通风设备通风30分钟以上,以确保下一次使用时空气质量良好。
(二)保持清洁:减少污染物的积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