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做好这 10 件小事让健康多一点

此外,运动对心理健康也有着积极的影响,能够缓解压力、焦虑和抑郁情绪,提高自信心和睡眠质量,增强大脑的血液循环和神经递质的分泌,促进大脑的健康和认知功能的提升。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和强度是关键,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每周至少应进行 150 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也可以结合 2 - 3 次的力量训练,包括使用哑铃、杠铃或进行俯卧撑、仰卧起坐等简单的力量练习,以锻炼全身主要肌肉群。运动应循序渐进,避免过度运动导致受伤,同时注意运动前后的热身和拉伸,帮助放松肌肉,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

小主,

五、学会情绪管理

情绪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积极的情绪能够提升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而负面情绪如长期的焦虑、抑郁、愤怒等则会对身心健康产生不利影响。长期处于负面情绪状态下,会导致身体内分泌失调,影响免疫系统的功能,增加心血管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等慢性疾病的发病风险,同时也会对心理健康造成进一步的损害,引发心理障碍和精神疾病。

学会情绪管理是维护健康的必备技能。首先,要认识和接纳自己的情绪,了解情绪产生的原因和背后的心理需求,不要压抑或忽视情绪的存在。当感到情绪低落或激动时,可以通过深呼吸、冥想、瑜伽等放松技巧来缓解身体的紧张状态,平静情绪。合理地表达情绪也是重要的一环,与亲朋好友倾诉自己的感受,分享生活中的喜怒哀乐,不仅能够减轻心理负担,还能获得情感上的支持和理解。培养积极的思维方式和乐观的生活态度,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关注生活中的美好事物,能够有效地预防负面情绪的产生,增强心理韧性,让自己在面对生活的挑战时更加从容淡定。

六、定期体检筛查

定期体检筛查是预防疾病、早期发现潜在健康问题的重要手段,为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提供了可能,从而显着提高疾病的治愈率和生存率,降低疾病对身体的损害程度。通过全面的身体检查,包括身体各项生理指标的检测、器官功能的评估以及常见疾病的筛查项目,能够发现一些早期无症状或症状不明显的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肿瘤等,此时疾病往往处于较为容易控制和治疗的阶段,治疗效果更好,预后更佳。

不同年龄段和性别群体应根据自身的健康风险因素选择合适的体检项目和筛查频率。一般来说,成年人每年应进行一次基本的健康体检,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血脂、血糖、血压、心电图、腹部超声等检查项目,对于有家族遗传病史、慢性疾病史或其他高危因素的人群,如吸烟者、肥胖者、长期暴露于有害物质环境中的人群等,应根据医生的建议增加特定项目的筛查频率和深度,如肿瘤标志物检测、肺部 CT 扫描、胃肠镜检查等,以便早期发现潜在的健康隐患,采取针对性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将疾病扼杀在萌芽状态,守护自己的身体健康。

七、注重口腔卫生

口腔是人体健康的第一道防线,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对于预防口腔疾病和全身健康都具有重要意义。口腔中存在着大量的细菌,如果不及时清洁,会导致牙菌斑和牙结石的形成,进而引发龋齿、牙龈炎、牙周炎等口腔疾病。这些口腔疾病不仅会影响咀嚼、消化和语言功能,导致疼痛和不适,还可能与全身性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呼吸道感染等存在密切的关联。

保持口腔卫生应从日常的刷牙、漱口和使用牙线等小事做起。每天至少早晚刷牙两次,每次刷牙时间不少于 3 分钟,使用软毛牙刷按照巴氏刷牙法进行刷牙,能够有效清除牙齿表面和牙龈沟内的牙菌斑和食物残渣。饭后及时漱口,使用清水或含氟漱口水,可以减少口腔内细菌的滋生。牙线的使用能够清洁牙缝中的食物残渣和牙菌斑,预防邻面龋和牙周疾病的发生,建议每天至少使用一次牙线。此外,定期更换牙刷,每 3 - 4 个月更换一次,避免牙刷刷毛变形滋生细菌;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和洁治,一般每半年到一年进行一次口腔检查和洗牙,能够及时发现和处理口腔问题,维护口腔健康。

八、减少久坐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