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大臣都低下了头,生怕崇祯皇帝看见他们。
只有王家彦等忠臣良将坦然淡定,甚至有些期待。
崇祯看在眼里,心中感慨,大明还有良将,尚有忠臣,一切都来得及!
“皇爷,这是圣旨,您看看?”王承恩拟好了圣旨,双手捧着,恭敬地往上一递。
崇祯接了过来,只是扫了一眼,眼神冷峻起来,声音很低,“大伴,再拟一道圣旨,册封周延儒、王家彦为钦差大臣,周延儒为主,王家彦为副。”
“是,皇爷,奴婢明白了。”王承恩急忙答应,从崇祯的手中接过了圣旨。
崇祯坐在龙椅上,缓缓抬头,朗声笑道:“诸位爱卿,你们先讨论一下,主要是关于几个方向,其一,边疆的问题;其二,流寇的问题;其三,就是大明的未来发展方向,包括百姓的税收,藩王的处理,还有大明未来该如何赚钱。”
“对了,可以敞开了说,今天说什么,朕都不会怪罪!”
“是,陛下,臣等遵旨。”大臣们一起拱手答应。
皇极殿内,大臣们开始小声地议论起来。
“这些藩王,真的能动吗,毕竟他们都是老朱家的人,一旦将来闹僵了,陛下还是要怪罪我们...”
“你说得对,不过我看陛下的决心坚定,不会偏袒这些藩王...”
“其实...这些藩王就是大明的蠹虫,这些年来大明积重难返,就是被他们给吃穷的...”
“陛下英明,一语道破玄机,他一定是咱大明的明主,振兴大明指日可待。”
“实行起来,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儿,一旦把这些藩王们给逼急了,再来个靖难之役,说朝中有奸佞,我们又成了替罪羔羊...”
“......”
崇祯则是继续在龙椅上安坐,闭目养神。
其实,很多人的声音已经提高了许多。
崇祯也大致听明白了,大臣们心中还是有忧虑。
万事开头难,看来还得多费点周章才行。
崇祯已经下定了决心,这一仗可能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但是战况丝毫不会比剿灭流寇和击败建奴要轻松。
甚至这场针对藩王的行动,可能会遇到很多阻碍。
崇祯又不得不做,此时他就是要让这些大臣们畅所欲言。
只有赦他们无罪,才能听到真心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