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言与大爷吃得心满意足,双双踏出了国营饭店的大门。彼时,烈日高悬于空,将炽热毫无保留地倾洒,空气仿佛都被烧得燥热难耐。然而,周言和大爷全然顾不上这酷热,满心只想着赶回渔村继续收货。
二人马不停蹄,很快便重回渔村。当周言和大爷的身影一出现,原本宁静的渔村瞬间热闹起来。早已等候多时的村民们如潮水般围涌而上,他们的身旁堆满了各式各样的海货,那一条条晒干的咸鱼,泛着诱人的光泽;一捆捆整齐码放的干海带,散发着大海的气息;还有一袋袋晒干的海虾,颗颗饱满。
周言见状,赶忙利落地下了车,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大声招呼道:“乡亲们,久等啦!咱们接着来。”
村民们热情回应,一边应和着,一边纷纷将海货搬过来。周言迅速进入状态,全身心投入工作,她仔细地检查着每一份海货的品质,目光专注而认真。
与此同时,还留意着村长和会计那边称重与记账的情况。嘴里也没闲着,和村民们亲切地唠着家常:“王大叔,您家这咸鱼今年晒得真好!”
“刘大娘,您这干海带收拾得真干净,一看就花了不少心思。” 大爷也没闲着,穿梭在人群中,帮忙搬运整理海货,还时不时和相熟的村民开几句玩笑,逗得大家笑声连连,现场气氛热闹非凡,充满了浓浓的烟火气。
这时,一个虎头虎脑的小孩从人群中挤了出来,跑到周言面前,眼巴巴地看着她,眼神里满是期待。
周言立刻心领神会,笑着从兜里掏出一粒糖递过去,柔声道:“小朋友,拿着吃。”小孩眼睛瞬间亮了起来,开心地接过糖,蹦蹦跳跳地跑开了,嘴里大声喊着:“谢谢姐姐!”这可爱的一幕引得周围的村民哄堂大笑,气氛愈发欢乐融洽。
在大家的齐心协力下,海货如同小山般一点点堆积起来,拖车和牛车也逐渐又被塞得满满当当。
不知不觉,天色渐渐暗了下来。周言估算了一下货物的数量,觉得差不多达到预期了。拍了拍手,提高音量对村民们说道:“乡亲们,今天就收到这儿啦!真心感谢大家的支持与信任!要是还有剩余的海货,咱们下次有机会再合作。”村民们纷纷点头,表示理解,大家在一片欢声笑语中相互道别。
周言和大爷再次满载而归,回到招待所。二人费力地将货物卸下,放置妥当。随后,周言回到房间,从行李包里小心翼翼地掏出一袋面粉和两块钱。她找到大爷,将面粉和钱递过去。老实憨厚的大爷见状,赶忙摆手,嘴里一个劲儿地说着:“使不得,使不得,太多了太多了。”但周言心意已决,直接把面粉放到大爷的牛车上,又把钱强行塞进大爷的口袋里。大爷眼眶微微泛红,激动得连连道谢。周言有些不好意思,忙说道:“大爷,下次我肯定还得找您帮忙,到时候您可千万别推脱啊。”大爷连忙点头答应。
大爷离开后,周言关上房门,看着一屋子堆积如山的海货,心中满是成就感。她坐下来,仔细算了一下,三张证明单子上的海货加在一起,竟然已经有二千五百斤了。
周言在之前,跟村长要了张敲了章,但没写斤数的证明。
第二天一大早,周言便精神抖擞地出门了。先来到供销社,买了不少粗盐,又挑选了一批里面衬着油纸的木箱。这些木箱既防潮又能很好地保护海货。将这些东西装上拖车,拉到一个无人的偏僻地方,瞅准四下无人,迅速把它们都放进空间。
随后,周言来到国营饭店,打包了三人份的饭菜。拎着热气腾腾的饭菜回到招待所,关紧房门,插上插销后,再次进入空间。
周言将事先挑选出来的带鱼整齐地摆在一旁,开始动手用粗盐仔细地腌制。
熟练地将盐均匀地涂抹在每一条带鱼身上,确保盐分渗透到鱼肉的每一处,这样既能保鲜,又能增添独特的风味。
腌制好后,小心翼翼地将带鱼一条条放入木箱,直到所有的木箱都装满。
周言与大爷吃得心满意足,双双踏出了国营饭店的大门。彼时,烈日高悬于空,将炽热毫无保留地倾洒,空气仿佛都被烧得燥热难耐。然而,周言和大爷全然顾不上这酷热,满心只想着赶回渔村继续收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