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陈强如此说。

陆野看了一眼舒雯后,随即便开口道:

“那我就先说第一个担心吧。”

“想必陈主任也应该有所了解,咱们内地的农村政策在改革之后,虽然变动不小,但是交粮的模式前后区别不大。”

“农民即便是包产到户分到了土地,但实行的依旧交够国家,留足共有地,剩下的才是自己的这样的模式。”

“这样的模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农户的种植积极性,但是对于开展大规模、机械化的商业种植活动来说,却并不合适。”

“因为,我们没有办法很好地去界定,我们所承包的这些土地,是否也应该执行这样的交粮标准,如果是,那么我们也就丧失了承包种植的初衷。”

陆野此刻抛出来的这个问题,几乎是直指这次舒氏投资项目的要害。

舒氏来此投资,最大的目的,便是在此地建立一座,可以让舒氏集团从容应对国际粮食市场风浪的大粮仓。

只要手中有足够多的粮,舒氏才可以在国际粮食期货市场上游刃有余。

可是内地当下的农村政策,却是和舒氏建粮仓屯粮的初衷相悖。

“这...”

陈强在听完陆野的这第一个担心后,脸上也露出了难色。

他没想到,陆野一上来就给他抛了一个大难题,而且还是他一时三刻根本解决不了的大难题。

“这...”陈强几度想要开口,可却实在是想不出一个合适的应对之言。

他此刻代表的是地方政府,拿不准的问题,也不能顺口胡言。

想了半天,陈强脑子一转,对旁边的属下说道:“陆先生提的这个问题很好,你把它记下来,咱们带回去和相关部门好好的研究一下。”

“是,主任。”

那属下也是够机灵,当即拿出笔和本,竟然真的记录了起来。

舒雯看向陆野,眼中满是赞许之色。

陆野这一上来,就给洽谈办来了一个下马威,还让对方一点毛病都挑不出来,可是给舒氏这边占足了先机。

别小看这一点点先机,等在后面舒氏和洽谈办深入谈判时,那作用可是大得很。

至于这个问题本身,舒雯并不担心,因为陆野早在羊城时,就曾经给她提及过这个问题,并想到了不错的应对办法。

“陈主任,我敬你一杯,我们舒氏初到滨江,缺乏对滨江的了解,很多方面还需要陈主任帮忙周全。”

舒雯很是恰时地举起了酒杯,缓解了当下的尴尬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