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的晨光中,固子门外早已人头攒动。
听说西征的军队今天回东京,聚集着许多前来看热闹的百姓,很多人一大早就赶到了这里。
有人的地方自然就有做生意的,卖胡饼的吆喝声与糖葫芦的叫卖此起彼伏,为凯旋仪式平添几分市井烟火气。
城门外的大路上,一大群官吏正在翘首以盼,枢密使魏仁浦立于众人之前,绛紫官袍被晨风吹得猎猎作响,他是代表皇帝前来迎接凯旋的军队。
不多时,远远的便见到烟尘滚滚,整齐的马蹄声震得地面微微颤动,隐隐夹杂着铁甲摩擦的声响,撞进人的耳膜之中。
魏仁浦眯着眼遥望地平线上蒸腾的灰黄烟雾,那团移动的乌云中似有万千银鳞将要迸发而出。
忽然。
烟幕被一袭绛红色的斗笠破开,奔出一员身穿玄色铁甲的年轻武将。
其后数百名披甲执锐的骑兵,也跟着鱼贯而出,铠甲在烈日下闪烁,连成一片刺目的光瀑。
那雄浑的气势让人望而生畏。
“大周威武,禁军万胜!”不知是谁突然高喊了一句。
道路两旁顿时响起百姓们的欢呼,声浪一波高过一波在原野间回荡……
人与人之间的情绪是有传染性的,或许战争对他们来说未必是好事,但此情此景下跟着喊两嗓子,似乎才能抒发心中的那股畅快。
更别说围观的人里有许多都是出征将士的家眷。
他们才不会管什么武夫们对这个时代的摧残,只知道自家人打胜仗活着回来了,而且还带回来了荣誉和赏赐,这是一件值得高兴庆祝的事。
百姓们的喧闹声中,李奕勒马停在魏仁浦面前,甲胄铿锵间下马行礼:“属下参见魏枢使!“
对方是掌握军政大权的枢密使,又是皇帝亲信的近侍重臣,哪怕是身为皇帝妹夫的李奕,在魏仁浦面前依旧要敬重有加。
魏仁浦的举止十分淡然,虽然不是武将出身,但却并没有文人的迂腐,反而颇为豪爽洒脱。
他对李奕印象不错,眼含赞许道:“李都使此番率军出征,不过月余便收复秦、凤四州,扬我大周国威。陛下特命本官出城相迎。”
李奕连忙谦逊道:“此战全赖陛下和朝堂诸公庙算英明,加之王节帅运筹帷幄、坐镇指挥,属下不过效犬马之劳。哪里敢居功?”
反正该有的功劳跑不了,嘴上说几句好话又不损失什么,还能博得几分魏仁浦的好感,自然是什么好听说什么。
魏仁浦笑而不语,随即说道:“李都使的功劳陛下看在眼里,朝中众臣也心知肚明,就不要再这么谦虚了。”
“陛下明日会在金祥殿设宴为你庆功,届时对李都使应当另有殊恩。”
李奕目光微动,低头拜谢道:“有劳魏公告知。”
不过他心里却暗自嘀咕,皇帝已经把自己的军职扶正,而且还封了节度使,但听魏仁浦这意思,难道皇帝觉得赏赐的还不够?
但这事也不好直接问出口,况且魏仁浦未必知道详情,李奕只能压制住好奇心。
说话间,两人让至道旁,军队在面前有序通过,浩浩荡荡的从固子门进城。
后续的安排由枢密院的官员接手,抽调的军队各自返回驻地,李奕则跟着魏仁浦去到皇城衙署,交接了印绶信物。
之后他拜别了魏仁浦,带着李汉超和几名亲兵,径直往家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