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这般凌厉的指责,那位劝解的官员倒是显得颇为沉稳冷静,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然后用低沉而坚定的声音回应道:“当然可以!莫说只是让我一人去承受这份牺牲,即便是要我的全家人都为此付出代价,我亦不会有丝毫的犹豫和退缩!假如以我全家十口人的性命作为交换,可以为我们的国家赢得宝贵的发展时机,那么即便明知前方道路艰险,生死难测,我也心甘情愿地奔赴黄泉之路!”
然而,这位愤怒的官员并没有因为对方的慷慨陈词而平息怒火,反而冷哼一声,不屑一顾地反驳道:“哼,但如今人家所要求的难道真的是你吗?少在这里装出一副大义凛然、英勇无畏的模样!谁又能知晓你究竟是否只是在故作姿态、虚情假意呢?毕竟,当那把无情的利刃尚未真正降临到自己身上时,任何人恐怕都难以真切体会到那种切肤之痛!”
此时此刻,原本应该庄严肃穆的会议室里,众多位平日里高高在上、掌控着国家命脉的高层人士们,竟然像村口那些闲来无事便喜欢聚在一起家长里短、争执不休的大爷大妈一般,吵嚷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
他们或是面红耳赤地高声争辩,或是挥舞着手臂试图加强自己观点的说服力,场面一度陷入混乱不堪的境地。
无论是支持交出莫笑的一方,还是坚决反对交出他的另一方,双方阵营里都有着为数众多的拥趸者。然而,占据大多数比例的人群则选择作壁上观,始终缄默不语,未曾公开发表任何观点和看法。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实际上,这些沉默的人们内心深处早已形成了各自明确的想法与见解,但由于某种原因——或许是出于对权力层级的敬畏,又或者是担心过早表态会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总之,在位于权力金字塔顶端的那位关键人物尚未发声表明立场之前,他们宁愿紧闭双唇,深藏心底的真实想法。
伴随着两方激烈争辩的声浪一浪高过一浪,气氛愈发紧张起来。就在这剑拔弩张、一触即发之际,一直处于众目睽睽之下却迟迟未开口的那位最高领导者终于打破僵局,缓缓地站起身来,清了清嗓子后准备发表自己至关重要的讲话。
“都安静一下。”
顿时,所有人都安静了下来。
“在讨论这件事之前,我想先问各位同志一个问题,不知道各位有没有读过苏洵的《六国论》。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
话说到此处,大致也就如此了。至于更多详尽的内容,就烦请诸位同志后续自行去查阅相关资料了。在此,我想要着重强调的是,《六国论》当中所提及的六国,与当今之我们又何其相似啊!
倘若现今各个国家逼迫我们交出让莫笑同志,而我们选择了屈服让步,那么明日他们势必会变本加厉地逼迫我们交出更多的东西来。他们的贪欲和野心是永无止境的,绝不会因为我们的一次退让而满足罢休。相反,我们每退一步,都会使得他们愈发嚣张跋扈、得寸进尺。
同志们呐,请大家仔细想一想,如果今日轻易地舍弃掉一个人,也许仍有人会认为这不过是一桩微不足道的交易,看似十分划算。然而,这种做法实则会令广大百姓丧失掉内心深处的那份安全感。要知道,今日被抛弃舍弃的是莫笑同志,但谁能保证明日被放弃的那个人不会变成自己呢?
这绝非仅仅关乎某一个人抑或少数几个人的利益得失,它实质上是对我们整个国家的凝聚力以及民众信仰的一场严峻考验!我们现在全力保护莫笑同志,并不仅仅只是为了她个人的安危着想,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此举向全体国民昭示: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将坚定地守护着每一位属于这个国家的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