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须磨出洞

回到曹都巷,宋应阁把人都召集了回来,对着刘大志问:“日驻金陵领事馆是哪个组在盯?”

“组长,这件事一直是由情报二组负责的。”

情报二组的组长是萧诚。

宋应阁与萧诚吃过几次饭,但关系不咸不淡。

“你和二组对接一下,问问昨日凌晨两点左右,是否有车子进入日领事馆。”

若是肖威等人真把姜舒宁母女送进了日领事馆,倒是能省了不少事。

“你带两人协助二组,盯着日领事馆。一定要把须磨给我盯死了。”

这叫以不变应万变,献宝、献美女只是手段,须磨的推波助澜亦是关键。

除非须磨不出现在“献宝”的现场,否则只要盯住了他,就能找到姜舒宁母女。

“献宝”这种事,须磨会假借他人之手吗?

会,但概率很低。

“魏科长已经知会各警局协助排查,其余人立刻行动起来,务必找出姜舒宁母女。”

“是,组长!”

手底下的人都撒了出去,但宋应阁仍放心不下,开上车,在殷高巷周围转了起来。

殷高巷附近三座桥可通过秦淮河,最远的一座桥,是在北边两三百米,从这座桥过河,需要经过王府巷警局。

以常理推断,肖威等人做贼心虚,是不会选择从北边过秦淮河的,但若是反其道行之,就说不定了。

其余两座桥,分别在殷高巷东边的出口十来米处,和南边一百多米处。

宋应阁下了车,往最近的那座桥走去。

突然,一道紧急刹车时,轮胎与地面摩擦留下轮胎印记出现在宋应阁视线中。

宋应阁走到旁边的裁缝店中,把老板喊了出来。

“这几日桥头附近,出了车祸?”宋应阁扔给老板一元钱。

老板欢天喜地的接过钱,“没听说啊。”

“那桥头的轮胎印是怎么回事?”

老板走近几步,诧异道:“昨天还没有呢,难道是夜里留下的?”

宋应阁心头明悟。

可能姜舒宁母女在车中挣扎,甚至冲撞了司机,导致车辆失控,司机踩下刹车,继而留下了轮胎印。

“昨天夜里有听到什么异常的声音吗?”

老板苦笑道:“我睡觉很沉,打雷都吵不醒我。”说完,对着店里大声喊:“孩他娘,你昨夜听到什么声音没有?”

“昨天夜里好像听到了一些杂音,只是我睡得迷迷糊糊的,听的不太真切。”老板娘道。

宋应阁闻言,知道问不出什么新东西了,道了谢,便离开了。

这道轮胎印,可以证明一点,那就是车子是往城里开的。

不然车子出了殷高巷一路往南,到了中华门,便可以出城。

没必要舍近求远,往北开。

只要不出城,宋应阁就有信心将人给找出来。

搜寻了一下午,却没有任何新发现,宋应阁只得返回曹都巷。

此时张柯等人,也都回来了。

“怎么样,有发现吗?”

张柯满脸疲惫地摇了摇头,“组长,肖威等人会不会没有藏在民居?”

“有这个可能,若是藏在奇物斋之类的店铺中,更加无从查起了。”宋应阁亦感到棘手。

张柯犹豫了一下,张口道:“组长,如果我们拿王胜和梁雪去换姜舒宁母女,你说须磨会同意吗?”

如今这两个人都已经疯了,该说的也都说了,留着其实也没什么用了。

可宋应阁听闻此话后,却勃然大怒,一脚将张柯踹翻在地,“记住,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别人我管不着,倘若以后四组还有谁说出这等妥协之言,我一枪毙了他。”

张柯从未见到宋应阁发这么大火,即便是将姜舒宁母女弄丢,宋应阁亦未责骂他。

张柯吓得匍匐在地,“卑职该死。”

其余人也是噤若寒蝉,不敢大声喘气。

中日之间,是种族存亡之战,容不下妥协。

宋应阁深知妥协的下一步就是卖国。

汪精卫就是典型的例子。

整日做着“求和”的美梦,最后却沦为了人人唾弃的汉奸。

他这种民族败类永远理解不了“以斗争求和平则和平存,以妥协求和平则和平亡”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所以对于对日本人妥协的行为,宋应阁是深恶痛绝的。

宋应阁吐了一口浊气,“滚出去,继续去给老子排查。”

随后,宋应阁去了一趟码头,找到了刘传书。

“九指出发了?”宋应阁惊讶道。

“他说见不得离别的场景,就提前去了甬城。”刘传书道。

宋应阁摇头失笑,这很符合九指的性格。

昨日,宋应阁已经往家里发过了电报。

九指去甬城就是接上宋应阁父母一起去山城的。

“给你介绍个赚钱的买卖,有没有兴趣?”宋应阁对着刘传书道。

“那敢情好,大哥请说。”刘传书一副感兴趣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