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驷大步入内,面色凝重:";母妃,有要事相商。";
魏舒命人上茶,屏退左右后,问道:";可是军功重审一事?";
赢驷惊讶地看着母亲:";母妃如何得知?";
魏舒淡然一笑:";后宫虽与前朝隔绝,但耳目不少。这事关系重大,我自然关注。";
赢驷叹息道:";确实如此。军中有人徇私舞弊,违背变法初衷。商君和父王都很重视,命我主持重审。";
魏舒思索片刻:";此事要公平公正,不留死角。同时,也要注意安抚那些既得利益者,避免他们反弹。";
赢驷点头:";母妃所言极是。我正为此事烦恼。若处理不当,恐怕引起军中动荡。";
魏舒建议道:";可以这样,对那些确实有功但被低估的将士,要大张旗鼓地褒奖,以正视听;对那些不当获利者,则私下调整,给他们留些颜面。同时,明确今后的标准,确保不再发生类似问题。";
赢驷眼前一亮:";母妃此计甚妙!既能纠正不公,又能避免军中大乱。我这就去安排。";
魏舒又叮嘱道:";还有一事。我听说商君要在各县设立学堂,培养变法人才。此事极为重要,涉及变法长远发展。你一定要全力支持,确保顺利推行。";
赢驷认真地说:";母妃放心,我已着手筹备此事。商君认为,变法要长久,必须培养大批认同变法理念的人才。我会亲自督导学堂建设,确保万无一失。";
魏舒欣慰地点头:";你能如此上心国事,实乃秦国之福。";她略作停顿,又道:";还有一事想问。那两位新人,大王对她们印象如何?";
赢驷坦言:";父王对她们很是喜爱,尤其是那位楚国嬿筠,才艺出众,谈吐不凡,颇得父王赞赏。";
魏舒若有所思:";楚国向来与我秦国交好,送嬿筠入宫,想必有所图谋。你日后多加注意,若有异动,及时应对。";
赢驷郑重地说:";母妃放心,我会密切关注。不过,父王英明睿智,不会被美色所惑,影响国策。";
魏舒微笑道:";你说得对。你父王心中自有分寸。好了,天色已晚,你回去休息吧。明日还要处理军功重审一事,定要精神饱满。";
赢驷起身告辞:";母妃也早些休息。儿子告退。";
***
数日后,军功重审告一段落。正如魏舒所建议的,那些确实有功但被低估的将士得到了公开表彰和提拔,而那些不当获利者则在私下进行了调整,整个过程既纠正了不公,又维持了军中稳定。
这一天,商鞅府上来了一位不速之客——楚国使者。
";商大人,久仰大名。";楚使彬彬有礼地行礼道,";寡君对大人变法之举甚为赞赏,特命在下前来拜访,并带来一份薄礼,聊表敬意。";
商鞅谨慎地接见了楚使,但对其所赠重礼婉言谢绝:";使者盛情,商某心领。但臣为秦国效力,不敢私受外国厚礼。请使者带回,转告楚王,秦楚友好,无需礼物。";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楚使见礼物被拒,又道:";商大人廉洁自好,令人敬佩。那么,寡君另有一请,希望大人能够访问楚国,为楚国变法提供指导。寡君愿奉上丰厚报酬和高位厚禄。";
商鞅闻言,脸色微变:";使者此言差矣。商某已是秦国重臣,岂能背弃秦国,为他国效力?请使者回转,告诉楚王,商某感谢厚爱,但无法应允。";
楚使见商鞅态度坚决,不再勉强,起身告辞。但临行前,他意味深长地说:";商大人忠心可嘉。不过,变法得罪权贵,树敌众多。大人在秦国处境,恐怕并非长久之计。若有一日需要栖身之所,楚国大门随时为大人敞开。";
商鞅正色道:";多谢使者好意。但商某相信,只要道路正确,再大的阻力也能克服。秦国变法,乃是顺应历史潮流,必将成功。";
楚使离开后,杜阳忧心忡忡地说:";大人,楚使此来,恐怕别有用心。";
商鞅点头:";楚国此举,既是试探我的忠诚,也是为了打探变法内情。若我接受邀请,则可能被秦国视为通敌;若拒绝,则说明我对秦国忠心耿耿。无论如何,他们都能从中获取情报。";
杜阳又道:";大人拒绝得如此坚决,楚国恐怕会失望。";
商鞅冷静分析:";楚国此举,表面上是邀请我,实则是想挑拨我与秦王的关系。他们知道变法得罪了旧族,希望借此机会离间我与秦王,动摇变法根基。";
杜阳恍然大悟:";原来如此。那此事该如何应对?";
商鞅决定道:";立即去见太子,将此事如实相告。同时,也要通报嬴渠梁,以防楚使从其他渠道散布谣言。";
不久后,太子赢驷抵达商鞅府邸。听闻楚使之事后,他深感忧虑:";商君,此事蹊跷。楚国为何突然对我秦变法感兴趣?他们可有打探什么具体内容?";
商鞅回忆道:";楚使主要询问了三方面:一是军功爵制的具体实施;二是县制改革的详细安排;三是土地私有化的推进情况。";
赢驷若有所思:";这三项恰是我秦国变法的核心内容,也是我们领先六国的关键所在。看来,他们是想模仿我们的成功经验。";
商鞅分析道:";模仿容易,但真正实施却很难。变法不仅是制度问题,更是人心问题。没有坚定的意志和正确的方法,即便抄袭了我们的制度,也难以取得成功。";
赢驷点头赞同:";商君所言极是。我已命人密切关注楚国动向,若他们有变法举措,及时汇报。同时,也要提防他们派遣间谍,窃取我国变法机密。";
商鞅建议道:";可以加强边境检查,严防楚国密探入境。同时,也要在军中和官场中排查可疑人员,杜绝泄密可能。";
赢驷果断道:";就依商君之见。我这就去安排。";
***
数日后,嬴渠梁召集朝议,商讨变法深化事宜。大殿之上,文武大臣济济一堂。
";诸位爱卿,";嬴渠梁开门见山,";变法十三年,成效显着。如今,朕欲进一步深化变法,确保其成果长久不变。请诸位各抒己见。";
商鞅首先发言:";陛下,臣认为,变法深化应从三方面着手:一是完善法律体系,健全司法机构,确保法律公正实施;二是扩大教育范围,在全国建立更多学堂,培养变法人才;三是深化经济改革,鼓励商业发展,提升国家财力。";
卫鞅(原卫国大夫,后投奔秦国,支持变法)紧接着说:";商君所言极是。臣补充一点,应当重视官员选拔和考核,确保执行变法的人员都是忠诚可靠、能力出众之辈。";
甘龙(秦国老臣,保守派代表)则持不同意见:";陛下,变法十三年,国力确有增强。但臣认为,变法已见成效,无需再做大的调整。应当稳定现状,巩固成果。过度变革,反而可能引起动荡。";
商鞅反驳道:";甘大人之言有失偏颇。变法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若止步不前,旧势力必然卷土重来,前功尽弃。";
嬴渠梁听了各方意见,最终拍板:";朕认为,商君和卫大人所言有理。变法必须继续深化,不能半途而废。同时,也要注意稳步推进,避免引起太大震动。具体措施如下:一、完善法律体系,确保公正司法;二、扩大教育范围,培养变法人才;三、完善官员考核机制,选拔忠诚能干之士;四、鼓励商业发展,增强国力。";
众臣纷纷称是,朝议结束。但在大臣们离去后,甘龙和几位保守派大臣聚在一起,低声交谈。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商鞅变法日益深入,我等地位岌岌可危。";甘龙忧心忡忡地说。
另一位大臣附和道:";是啊,若任由他继续下去,我等家族几百年积累的特权将荡然无存。";
甘龙环顾四周,确保无人偷听后,低声道:";诸位,时不我待。我已联系了魏国和赵国的几位故交,他们愿意在关键时刻助我们一臂之力。";
众人神色各异,有人惊讶,有人犹豫,但更多的是认同。一位年长的大臣提醒道:";此事关系重大,需谨慎行事。太子赢驷是商鞅的坚定支持者,若他发现我们的计划......";
甘龙自信地说:";无需担忧。太子虽支持变法,但他终究年轻,经验不足。我们可以寻找合适时机,挑拨他与商鞅的关系。只要两人不合,变法根基就会动摇。";
众人点头表示认同,随后各自散去,不动声色地离开宫殿。
他们不知道的是,这番密谋已被赢虔的一名心腹偷听到了。当日傍晚,赢虔便将此事报告给了太子赢驷。
***
秦王宫内,赢驷听完赢虔的汇报,面色凝重:";你确定他们提到了魏国和赵国?";
赢虔肯定地说:";千真万确。甘龙明确表示已经联系了魏赵两国的故交,准备在关键时刻出手。";
赢驷眉头紧锁:";果然如此。早前楚使拜访商君,如今又有魏赵两国参与,看来六国是想联手对付我秦啊。";
赢虔分析道:";他们表面上针对商君,实则是为了阻止变法,削弱我秦国力。这些旧族大臣,为了一己私利,竟然勾结外敌,实在可恨!";
赢驷沉思片刻:";此事非同小可。我们要一面加强防范,一面收集证据。若能抓住他们通敌的把柄,便可一举将他们铲除,彻底肃清朝中阻力。";
赢虔建议道:";不如派密探跟踪甘龙等人,监视他们的一举一动。同时,也要加强对商君的保护,防止他们暗中行刺。";
赢驷点头:";就这么办。此事你亲自负责,务必小心谨慎,不要打草惊蛇。同时,我会向父王汇报,做好应对准备。";
赢虔起身告辞:";兄长放心,我定当竭尽全力,守护变法成果。";
***
魏舒寝宫内,她正与梓萱公主品茶叙话。经过数日相处,两人已颇为投缘。
";夫人精通琴棋书画,又通晓政事,实在令人佩服。";梓萱由衷赞叹道。
魏舒谦虚地笑了笑:";公主过奖了。我不过是在秦宫多年,略有所学罢了。公主才学出众,气质高雅,想必在家乡时也受过良好教育。";
梓萱叹息一声:";家乡虽重视女子教育,但多局限于琴棋书画,对政事却少有涉猎。夫人能参与国事,实在令人羡慕。";
魏舒若有所思:";秦国变法以来,风气大变。女子地位虽不及男子,但已比过去提高许多。商君曾说,人才不分男女,皆可为国效力。";
梓萱眼前一亮:";商君如此开明?我只听说他变法严苛,却不知还有这等见识。";
魏舒点头:";商君智慧超群,见识非凡。正因有他辅佐,秦国才能日益强盛。说起来,公主初到秦国,可曾见过商君?";
梓萱摇头:";尚未得见。不过,常听大王和殿下提起他,言语间多有敬佩。";
魏舒笑道:";改日我引见你们认识。商君虽地位显赫,却为人谦和,从不倨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