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有价值的人

叙完旧,胡军才说了这次他回来要办的事儿。

一是去学校找他的任课老师,和班主任写介绍信,证明他在校期间品学兼优。

二是要让村长给他写封举荐信,说他是否在集体劳动中表现优秀。

这样他就能继续读书,不用下乡插队去。

听到这两个要求,三房俩口子这才彻底把心放回到肚子里。

“还好咱家的孩子在放假时都在下地干活,不然今后都不能读书了。”

高如琼喜极而泣。

胡春生也很欣慰,胡家总算保留了一个知识分子的苗苗下来。

二房的两口子听到这两样要求,眼里又冒出了希望。

这两样,他们儿子也具备。

“军子,是不是你三堂哥这样做后,也能回学校继续读书去?”

孙芳芬急切的问。

“我不知道,我老师说我这种属于特殊情况,可以特殊对待。”

具体的,胡军没细说。

“这有啥特殊的?不都是大学生吗?”

胡广杰也着急的问着。

“我老师说,我这今年去的,不应该被波及。

像那种参加过的,就必须得下乡插队进行再教育。

具体是参加什么,老师没说,我就不知道了。”

胡军见二房两口子依旧不依不挠,于是点了点他们。

当初胡凤凤结婚,胡富来信说过,他在参加什么活动。

因为这事儿回来不,所以没能去参加胡凤凤的婚宴。

这件事儿,家里人都是清楚的。

孙芳芬听后想起胡富寄回家的信,直接站不稳,一屁股坐到地上。

“怎么会?是不是哪里搞错了?”孙芳芬喃喃自语。

胡广杰也是摇摇欲坠要站不稳。

胡春生这下知道,胡富是彻底没救了。

村长开会的时候就说过,是上头的安排。

胡富又是那种点名必须要下乡接受再教育的,怎么可能还能回原籍。

他们这段时间的挣扎简直像个笑话,难怪三房至今没有回信。

怕也是知道内情。

胡军看着几人的神情,识趣的没说话,带着一家人回屋去。

第二天,胡军就去找了胡林。

胡林看到胡军,感到有些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她带着胡军往山上去。

两人静默的走了一段路,最后还是胡军憋不住先开了口。

“你就不好奇,我为什么没下乡插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