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是时空镜像仪的成功安装为超意手环提供了些许助力,鹤云飞已经能够依据行进路线,判断出这里的地形地貌和气候环境。
科考救援队稳步前行,常年在山里生活的彝家娃子、植物学家曲木戈武一马当先,他不仅时刻警惕地观察着周围的环境,还在沿途走过的路上仔细做着记号。透过茂密交错的枝桠,他的目光中满是好奇与惊叹,不断查看着每一棵稀有树木和独特植被,因为这里的许多物种都是他生平第一次见到,充满了未知的魅力。
在一棵粗壮高大的桫椤树前,戈武停下脚步,对马博士说道:“这些蕨类植物和我们以前见到的截然不同,它们高大挺拔,在上面做记号可以保留很长时间。”说着,他便在树上刻下了一道深深的印记,仿佛在这片神秘的土地上留下了人类探索的独特痕迹。
马文庸看着那道印记,感慨道:“世上本无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有了路。”
穿过一片茂密幽深的原始森林时,曲木戈武突然眼前一亮,只见丛林中生长着爬满树冠的蔓藤植物,其间悬挂着大大小小的巨型葫芦,这些葫芦宛如童话世界里的巨大房屋,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如梦如幻。
他激动得难以自持,情不自禁地唱起了彝族古歌:“洪水要来了,地暗又天昏,月亮无光彩,太阳无光辉……,树根飘上天,浮萍天上转,乱草裹成团,天连水,水连天,葫芦飘到天上边……”他的歌声悠扬而古朴,带着岁月的沧桑与神秘,可旁人却一时难以理解他所唱的内容。
鹤云飞好奇地问道:“你唱的这是什么呀?”
戈武笑着回答:“这是彝族古歌《梅葛》中的创世史诗。”
杰美青缘也来了兴致,插话道:“戈武,我也听说过彝族的史诗里有关于大洪水的故事,说是葫芦拯救了人类。”
戈武听后,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说道:“没错,我唱的这段就是描述大洪水来临,天昏地暗,日月无光,是大葫芦拯救了人类。”
马文庸凑过来,饶有兴趣地问:“戈武,我听说,你们彝族古歌《梅葛》《茶姆》都是祖先口传心教流传下来的,意思就是讲述古老的故事,对吗?”
戈武没想到马文庸对彝族文化如此了解,连忙说道:“对,对!马博士真是见多识广,没想到您对我们彝族还有这么深入的了解。我们彝族人一直认为,葫芦是生命的摇篮,因为它是母体的象征……”
得到赞扬的马文庸越发得意,又好奇地追说:“还真是,葫芦的形状确实像一个孕妇。那‘魂归壶天’和‘悬壶济世’的说法,是不是也和你们彝族有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