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网上之约》a

其实,鹤云飞也很清楚,这次科考意味着什么,甚至已经猜到了可能会出现的意外和危险,但他也知道,要想启动营救活动和探索未知领域,就要作坚决表态,听从国家安排。

公开征集活动在网上展开之前,鹤云飞已经初步选定了自己熟悉的西南科学研究院植物研究所的彝族植物学家曲木戈武、藏族冰川专家班玛多吉,以及西南广播电视传媒《时空解码》频道的著名导演邹东旭等人。

他认为,三年前自己在云南结识的朋友,都是既有专业知识,又有人品保障的可靠人选,构建科学考察队固定的班底,只是要看他们个人的意愿。

打开电脑,一个网名叫“格桑花”的志愿者引起了鹤云飞的注意。她自称是藏族人,从小就对古生物感兴趣,而且一直渴望在科学探索上有新的发现。

鹤云飞在网上查看了格桑花留下的个人资料:青藏高原,女,26岁,藏族。她的自我表述是:一只来自藏区的小鸟。

鹤云飞通过网络好奇地问:“你是学什么的?”

格桑花自豪地说道:“我是大学生物学博士生,生物医学与古生物学是我的专业领域。”

云飞满脸好奇,不禁问道:“生物医学究竟是什么呢?”

格桑花耐心解释:“生物医学是一个融合了生物医学信息、医学影像技术、基因芯片、纳米技术、新材料等多领域技术的学术研究与创新基地。”

云飞脸上浮现出笑容,略带惊讶地说:“这么复杂呀?”

格桑花笑着回应:“并不复杂。随着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的提出,以及系统生物学的发展,现代系统生物医学已然形成。它与21世纪生物技术产业的形成和发展紧密相关,是关乎提高医疗诊断水平、促进人类自身健康的重要工程领域。”

鹤云飞觉得自己与格桑花仿佛相识已久,冥冥之中有着某种难以言喻的联系。他十分好奇格桑花的本事,于是故意抛出一个古怪问题:“你是学古生物学的,那我问你,恐龙有可能再生吗?”

格桑花思索片刻后回复:“从理论上来说是可行的,但这取决于所拥有的DNA组织细胞。我的博客中有两本书,是我翻译的,里面有一些相关的简要说明。”

云飞连忙说道:“有时间我一定好好拜读。”他随即在网上搜索并查看格桑花的博客,果然看到两本书,一本是英国科学家詹姆斯所著的《古脊椎与古人类研究》,另一本是德国科学家戈斯达的《昆虫的生活》,翻译者署名均为格桑花。

书中的一段话迅速吸引了他:生在大自然,长在大自然,没有什么比大自然更美丽,没有什么比祖先更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