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学前卫生学

《学前卫生学》本科生课程介绍

《学前卫生学》是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程,它聚焦于学前儿童的身心健康,融合了医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等多学科知识,旨在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学前儿童卫生保健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为未来从事学前教育工作,保障学前儿童健康成长奠定坚实基础。

课程开篇会系统阐述学前卫生学的基本概念与学科发展脉络。学生将了解到学前卫生学是研究如何保护和促进学前儿童(通常指 0 - 6 岁)身心健康的科学,其目的在于为学前儿童创造良好的生长发育环境,预防疾病,培养健康行为习惯,促进其全面发展。通过追溯学科历史,学生能知晓学前卫生学如何随着社会发展、医学进步以及对儿童发展认识的深化而不断演进,从而理解这门学科在学前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和意义。

学前儿童解剖生理特点是课程的核心内容之一。学生将深入学习学前儿童身体各系统,如运动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等的解剖生理特征。例如,在运动系统方面,了解到学前儿童骨骼柔软、弹性大、硬度小,易变形,因此在教育活动中要注意培养正确的坐、立、行姿势,避免长时间单一姿势或过度负重。在神经系统方面,知晓学前儿童大脑皮质易兴奋、易疲劳,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这就要求教师合理安排教学活动时间和内容,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吸引儿童注意力,提高学习效果。通过对各系统特点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学前儿童身体的脆弱性与可塑性,为后续学习卫生保健知识提供生理基础。

生长发育规律也是课程重点。学生将学习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如连续性与阶段性、不均衡性、程序性以及个体差异性等。通过实际案例和数据,学生能直观了解到儿童在不同年龄段的生长发育指标变化,如身高、体重、头围等的增长规律。同时,课程会介绍影响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因素,包括遗传、营养、体育锻炼、疾病、生活制度、环境等。例如,充足的营养是儿童生长发育的物质基础,合理的膳食搭配能满足儿童身体发育所需的各种营养素;而良好的生活制度,如规律的作息时间,有助于儿童形成良好的生物钟,促进身体各系统的正常发育。了解这些规律和影响因素后,学生能够在未来工作中为学前儿童制定科学的保育措施,促进其健康成长。

学前儿童营养与膳食是保障儿童健康的关键环节。课程会详细讲解学前儿童所需的各类营养素,如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和水的生理功能、食物来源以及合理供给量。例如,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和组织的基本成分,对于学前儿童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学生需要知道哪些食物富含优质蛋白质,以及不同年龄段儿童蛋白质的适宜摄入量。此外,课程还会涉及学前儿童膳食计划的制定原则和方法,包括如何根据儿童营养需求、当地食物资源和季节特点,制定营养均衡、美味可口且符合儿童消化特点的食谱。同时,强调培养学前儿童良好饮食习惯的重要性,如定时进餐、定量进餐、不挑食、不偏食等,并介绍相应的培养方法和策略。

疾病预防与护理同样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将学习学前儿童常见疾病,如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传染病等的病因、症状、预防措施和护理方法。以传染病为例,学生要掌握常见传染病(如流感、手足口病、水痘等)的传播途径、早期症状识别,以及幼儿园应采取的预防措施,如加强晨午检、做好消毒工作、及时隔离患病儿童等。在护理方面,学生将学习针对患病儿童的基本护理技能,如测量体温、物理降温、简单伤口处理等,以便在儿童患病时能够给予及时、恰当的护理,促进其康复。此外,课程还会介绍学前儿童常见意外事故,如烫伤、溺水、触电、异物吸入等的预防和急救处理方法,提高学生应对突发意外情况的能力,保障儿童生命安全。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也是学前卫生学关注的重点。学生将学习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标准,了解学前儿童常见心理问题,如分离焦虑、攻击性行为、情绪障碍等的表现、成因和应对策略。例如,针对幼儿入园时常见的分离焦虑,学生要掌握如何通过提前熟悉环境、家长配合安抚、教师给予关爱等方式帮助幼儿缓解焦虑情绪。同时,课程强调在学前教育中营造良好心理环境的重要性,如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同伴关系,为儿童提供温暖、支持性的班级氛围,促进学前儿童心理健康发展。

幼儿园环境与卫生管理是课程的实践应用部分。学生将学习幼儿园物质环境,如园舍建筑、活动室布置、玩具教具等的卫生要求,以及如何创设安全、舒适、卫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例如,活动室应保持适宜的温度、湿度和采光照明,玩具教具要定期消毒,避免细菌滋生。在卫生管理方面,学生将了解幼儿园卫生保健制度,包括生活制度、膳食管理制度、体格检查制度、消毒隔离制度等的制定与执行,确保幼儿园各项工作符合卫生保健标准,为学前儿童提供全方位的健康保障。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此外,课程还会通过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实践操作、参观实习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例如,组织学生到幼儿园实地参观,观察幼儿园的卫生保健工作实施情况;开展实践操作活动,让学生练习幼儿常见意外事故的急救处理;通过案例分析讨论,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成为既懂教育又具备扎实卫生保健知识的专业学前教育人才,为学前儿童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学前卫生学》本科生教材内容补充

一、学前儿童身体机能发展的深入剖析

各系统生理功能的动态变化:在阐述学前儿童各系统解剖生理特点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分析各系统生理功能在不同年龄段的动态变化。以免疫系统为例,详细介绍婴儿期从母体获得的被动免疫逐渐消失,自身免疫系统开始逐步建立并完善的过程。讲解在幼儿期,随着接触外界环境病原体的增多,免疫系统如何通过不断识别和应对抗原,增强免疫记忆和免疫应答能力。同时,分析这一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免疫反应异常情况,如过敏反应的发生机制,帮助学生理解学前儿童免疫系统的复杂性和脆弱性,以便在实践中更好地预防和应对相关健康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