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下的日子,他就不停地用各种配方,不同的比例,试制肥皂了。
李俊业这些日子也没闲得,回到望云之后,他立马就给崇祯上了奏章,将现任登莱指挥使从头到尾夸了一个遍,举荐他官升一级。
崇祯闻弦歌而知雅意,知道李俊业的弦外音是要自己将登莱指挥使调走,换自己的人上去,这样他在登莱也好办事。
若说在帝王之术中,这肯定是不行的。
但大明这样的卫有四百多个,指挥使听起来品阶很高,但真不是什么大官。
何况登莱镇乃是小镇,一共就登州和莱州两卫,谅他也翻不起多大的风浪。
毕竟他太会打仗了,无论是对外还是对内,崇祯都对他有所仰仗。
且李俊业甚有分寸,虽是提出将莱州指挥使调走,但从始至终,并未举荐任何人,将最终的人事权,还是给了朝廷。
崇祯想了想后,干脆好人做到底,直接将莱州卫,千户以上全部调走,借此机会展示自己对李俊业的信任之心,化解两人之间的任何误会。
至于莱州卫的官员任命,崇祯干脆将皮球踢了回来,要求李俊业举荐,到这里已经有点讨好的意思了。
李俊业思考一番之后,按理来说这个指挥使应该给王良的,但他深思熟虑之后,决定将这个实授的指挥使给关宁一系的王弘老将军。
虽然王弘官位为都指挥同知,但这只不过署理虚职。
至于莱州卫的指挥同知,指挥签事之类,李俊业按照不同派系,按照各人功绩将他平均分配了。
实际上很难一碗水端平,但你怎么也要让人看到你有想要一碗水端平的意思。
这一套组合拳下来,登州和莱州两卫,整个胶东的卫所就全部进入了李俊业的手中。
相对来说,莱州无论是地理环境还是海港,都好过登州,无奈李俊业已经在登州投入了大量心血,这不是说搬就能搬的,只能在后续兼顾着莱州一起发展。
…………
衙署里,李俊业伏案正在批阅公文。
忽然听到窗外传来了一阵热闹的喧哗声。
“发生什么事了?”
李俊业抬头皱了皱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