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 岁才明白:普通人要想翻身,就在于敢不敢“换

老铁们,今天咱不聊中年发福、保温杯里泡枸杞,聊点扎心的——为啥有人活到40岁越来越通透,有人却活成了一块“老腊肉”?

去年同学聚会,我坐那儿数了数:有人还在老家国企“摸鱼”,工资十年涨了500块;有人成了深圳小老板,开口闭口“跨境物流”“独立站”;还有人一边啃老一边骂社会:“这届年轻人太难了!”

我猛灌一口啤酒,突然悟了:拉开人生差距的,根本不是“努力”俩字,而是你敢不敢对自己“换”!

第一狠招:换城市——地理坐标决定财富天花板

我发小阿芳,当年在老家国企当文员,月薪3000,领导天天PUA她:“这工作多少人抢破头!”

结果她干了件“狠事”:辞职南下深圳,进外企、创业搞跨境电商,现在公司年入几百万。最骚的操作是:她把老家房子卖了凑启动资金,气得她妈差点和她断绝关系。

为啥非得换城市?

你在十八线聊“搞钱”,别人当你是老六;在深圳聊“搞钱”,全咖啡馆都能给你支招。大城市藏着全国1%的疯子,他们创造了30%的GDP(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咱不吹牛)。

就像Deepseek为啥生在杭州?电商之都的空气中都飘着“亲,给个好评呗”啊!

行动指南:

25岁前建议去北上广深杭,别心疼房租——这叫“认知税”;35岁后如果还没混出名堂,可以考虑降维打击(比如去新一线当“卷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