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母要求将众人都画上,更要象“行乐”似的,“行乐”二字暗示了这幅图最好是动态的,是行走的游戏。
说着黛玉拉了他过藕香榭,至暖香坞中。惜春正乏倦,在床上歪着睡午觉,画缯立在壁间,用纱罩着。
众人唤醒了惜春,揭纱看时,十停方有了三停。香菱见画上有几个美人,因指着笑道:“这一个是我们姑娘,那一个是林姑娘。”
探春笑道:“凡会作诗的都画在上头,快学罢。”说着,顽笑了一回。
从这段原文描写我们可以看到,大观园图不仅画了所有的山水建筑,主要的角色还都能一一认得,在背面是指能分清每个角色都隐射谁,而不仅仅是表面上的是哪个角色。
现存最大的大观园主题绘画是*清代绢本设色画,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纵高约1.37米,横宽约3.62米)
然而这副大观园图也只是画了其中部分建筑和部分人物。
林黛玉说画大观园需要放惜春一二年的假。
宝钗说:“藕丫头虽会画,不过是几笔写意。如今画这园子,非离了肚子里头有几幅丘壑的才能成画。
大观园难画,想读懂也是同样困难,需要十分的细心体贴才行,在宝玉为大观园题对额的时候,我们做过详细的分析。
我们看书中的故事基本上都在宁荣二府和大观园内,那么宝玉代表大明,宝钗代表满清,三春代表南明的三个小朝廷,需要多大的园子才能装下他们呢?
所以这个园子一定也是很大的,与十二钗的隐射相对应,按画地图的原则,把大明各地发生的人和事缩小,用大观园里的人物故事演绎出来,那么大观园应该也是整个华夏大地对应着缩小的。
所以书中总是暗示大观园特别大,各处又都不相同,宝玉题对额时,里面各处的细节描写就透露着这样的信息。
比如宝玉给题潇湘馆里的对联是“宝鼎茶闲烟尚绿,幽窗棋罢指犹凉”。也就是下完棋手指还凉着,用通俗的话说就是在这里下棋还冻手呢,北方的朋友应该可以体会。
小主,
黛玉隐射崇祯的时候,潇湘馆就是北京的皇宫,同一天宝玉到了惜春的住所,却出现了温暖的气候。
惜春代表南明的永历朝廷,他们多次迁都,所以惜春的住处最多,有藕香榭,蓼风轩,暖香坞。
其中暖香坞在冬天也十分暖和,因为其背靠山体,面水而建,坞就是指四周高的地方。
而永历朝廷定都的昆明就是北部依靠高原山地,南部逐渐过渡到丘陵和平原,三面环山,正面对着滇池,暖香坞就是按照昆明的特色写的。
所以一个园子再如何大,都不可能同时出现这种天差地别的气候,除非它跨越了气候带。
对中国地理熟悉敏感的话,读到这些细节就会发觉其中的奥秘,所以表面上大观园只是一个园子,它对应的却是整个华夏大地。
那么为什么大观园图画还是无法完成呢?因为它是变化的,比如宝玉代表大明,他住的怡红院就是大明的版图,而大明的版图在明末一直是变化的。
同理宝钗代表的满清也是变化的,蘅芜苑就是变化的,黛玉代表明朝的帝王,当她隐射的崇祯帝死后,转而去隐射永历帝的时候,潇湘馆自然就变成了朱由榔的住处,这时潇湘馆会从故宫变成湖南桂王府,再搬到广东,又到广西,再到云南……
最后再看一下画大观园的惜春代表谁,给他建议和帮助的宝钗又代表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