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杀妾充饥,三万百姓献人肉

屈尊归来 周公成子 4505 字 1个月前

令狐潮深知江淮的重要性,他带着士兵屯驻雍丘之北,盖起了“杞州城”,切断了张巡义军的粮草支援。面对如此困境,张巡却展现出了惊人的军事智慧。他大胆练兵,允许各营主将根据战场形势自行调整作战方案,充分发挥每一位将领的创造性。他对将领们说:“今胡人务驰突,云合鸟散,变态百出,故吾止使兵识将意,将识士情,上下相习,人自为战尔。”在他的带领下,士兵们如同一个个灵动的音符,在战场上演奏出一曲曲胜利的乐章。

在张巡的感染下,他的手下涌现出了一大批悍不畏死的护唐猛将。其中,“木头将军”雷万春,最为令人叹服。一次,令狐潮率军攻城,雷万春正在城头督战。他那高大的身影,如同一座巍峨的山峰,屹立在城头。令狐潮命令手下士兵万箭齐发,那密密麻麻的箭雨,如同蝗虫般飞向城头。雷万春来不及躲闪,面门上狠狠地挨了六箭。然而,他却岿然不动,仿佛一尊屹立不倒的战神。他的眼神坚定,望着城外的敌人,充满了蔑视。令狐潮大惊,以为张巡又安排了个木头人来骗他。叫来探子一打听,才知道那不是木头人,是守将雷万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天宝十五载(公元756年)六月,潼关、长安接连失守,唐玄宗仓皇西逃。那一天,长安的天空下着细雨,仿佛在为大唐的衰落而哭泣。百姓们流离失所,哭声震天。天下军事格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雍丘一下子成了四面受敌的孤城。为了不影响屏维江淮的战略,张巡决定退出雍丘,撤往宁陵固守。

在这里,他遇到了睢阳太守许远。许远深知宁陵的重要性,他不能坐视宁陵陷落。他对张巡说:“宁陵虽小,却是睢阳的屏障。一旦宁陵失守,睢阳也将不保。我们必须携手共进,共同守护这片土地。”张巡点头表示赞同,两人的手紧紧握在一起,仿佛在这一刻,他们的命运也紧紧相连。

张巡、许远的兵马合于宁陵一处,让叛军杨朝宗、令狐潮等人坐立不安。他们趁许、张二军阵脚未稳,发动突袭。那一天,天空昏暗,狂风呼啸。叛军的喊杀声震得大地都在颤抖。然而,他们低估了张巡和许远的实力。两军激战了整整一个昼夜,战场上硝烟弥漫,血肉横飞。叛军收获的,是另一场惨败。他们的尸体堆积如山,鲜血染红了河流。

此时,唐玄宗颁布了《命三王制》,号召李唐宗室共同守护天下。嗣虢王李巨被任命为新的河南节度使,负责总领河南十三郡军事。张巡因抗击叛军的突出表现,被晋封为河南节度副使。然而,战争的消耗,从来只在钱粮。张巡不忍看将士们饿着肚子打仗,便向李巨请求调拨粮饷。他写了一封言辞恳切的信,派人送给李巨:“如今战事吃紧,将士们浴血奋战,却食不果腹。恳请大人拨发粮饷,以解燃眉之急。”可李巨却只送来了三十张委任状,对于打仗所需的钱、粮,一分不给。张巡气得破口大骂,他知道,在这混乱的局势下,想要得到支援,谈何容易。

不久后,贺兰进明被任命为河南节度使。他的到来,让张巡的处境更加艰难。贺兰进明与李巨互相拆台,各自为新、老皇帝代言,却都不管张巡、许远的死活。他们在权力的漩涡中争斗,却忘记了国家的安危。

而此时,叛军大将尹子奇统兵13万,绕过宁陵,直扑睢阳。睢阳城,这座控江淮之便、形胜联络的战略要地,即将迎来一场惨烈的生死之战。那睢阳城,仿佛一位孤独的巨人,屹立在大地上,等待着命运的审判。

张巡和许远得知尹子奇的动向,迅速合兵睢阳,誓死抵抗。此时,他们的部队加起来,只剩下不足七千人。面对近乎二十倍于己的敌人,张巡却毫不畏惧。他站在城墙上,望着城外如潮水般涌来的敌人,大声说道:“将士们,我们身后是江淮,是大唐的半壁江山!今日,便是我们以死报国之时!我们要用我们的生命,扞卫大唐的尊严!”士兵们纷纷响应,他们的声音汇聚在一起,如同滚滚雷声,响彻云霄。

睢阳保卫战,就此拉开了帷幕。张巡将打持久战的思想,融入到了每一场战斗中。他不时趁着敌人防备空虚,搞突袭,赚装备。为了射杀尹子奇,他心生一计,令人用秸秆为箭射击叛军将领。捡到秸秆箭的叛军将领大喜过望,以为睢阳箭矢用尽,急忙跑去报告尹子奇。就这样,尹子奇的位置暴露了,被张巡的麾下大将南霁云射穿左眼,败下阵来。那一瞬间,战场上响起了唐军的欢呼声,士兵们的士气大振。

许远深知自己在军事上不如张巡,他对张巡说:“远懦,不习兵,公智勇兼济,远请为公守,请公为远战。”从此,二人达成默契,许远负责后勤,张巡全盘主管军事。他们如同两颗紧密相连的星辰,在黑暗的夜空中相互辉映,共同守护着睢阳。

然而,半年后,尹子奇卷土重来。此时,张巡他们遇到了一个致命的问题——粮食短缺。此前,李巨为对抗贺兰进明,将部曲全部带走,致使麾下部队粮食消耗过快,还以河南节度使的名义向张巡征粮。睢阳原为抗敌准备的存粮,就这样被调走了一半。那被调走的粮食,仿佛是睢阳的希望之光,随着它的离去,黑暗笼罩了整个睢阳城。

战事愈发激烈,张巡在给唐肃宗的奏报中写道:“臣被围四十七日,凡一千八百余战。”守城士兵体力消耗巨大,粮食也吃得飞快。为了保证睢阳能继续坚守下去,张巡吩咐南霁云去找贺兰进明搬救兵,同时在城中施行粮食定量分配制度。他对士兵们说:“我们必须节约每一粒粮食,这是我们活下去的希望,也是我们守城的关键。”

南霁云快马加鞭,赶到贺兰进明驻扎的临淮。他向贺兰进明禀报睢阳的惨况,恳请他出兵救援。他跪在地上,泪流满面:“大人,睢阳危在旦夕,百姓和将士们都在生死边缘挣扎。恳请大人看在国家的份上,出兵救救他们吧!”然而,贺兰进明却丝毫没有大局意识,他对南霁云说:“睢阳迟早陷落,将军有大把前途,何必守在那里送死?不如留下来,跟着我,享尽荣华富贵。”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南霁云愤怒不已,他拔出佩刀,自断中指,怒吼道:“待叛军平定后,必杀贺兰进明!我南霁云发誓,今日之仇,不报非君子!”说完,他转身离去,那决绝的背影,仿佛在向贺兰进明宣告着他的决心。

另一边,叛军得知睢阳城内缺粮、士卒大饥后,便架云梯,以钩车、木马攻城。张巡率领着将士们,顽强抵抗,一次次击退了敌人的进攻。他们用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坚固的防线,让敌人无法前进一步。然而,形势却越来越不利。

睢阳城内,粮食越来越紧张。士兵们开始罗雀掘鼠,煮铠弩以食。那饥饿的感觉,如同一只无形的手,紧紧地扼住了他们的喉咙。张巡看着将士们饥饿的面容,心中满是痛苦与无奈。

终于,他做出了一个惊天的决定。

那是一个阴霾密布的日子,铅灰色的云层沉甸甸地压在睢阳城的上空,仿佛整个世界都被绝望所笼罩。狂风在街巷间呼啸肆虐,发出如鬼哭狼嚎般的声响,仿佛在为即将到来的悲剧奏响序曲。

张巡将自己的爱妾带到了城墙上,他的手紧紧握着剑,指节因为用力而泛白,仿佛那把剑是他此刻唯一的支撑。他的眼中满是泪水,那泪水里交织着痛苦、无奈与决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