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凭赫战功,必需讨封赏

屈尊归来 周公成子 6238 字 1个月前

“夫君,您乃顶天立地的大丈夫,应当当机立断。俗话说,当断不断,反受其乱。您熟读《黄帝四经·兵容》和《史记·齐悼惠王世家》,深知其中的道理。况且您歼灭了十几万吐蕃大军,那战场上血流成河,敌军的尸体堆积如山。如今又死死拖住三十万敌军,使其无法进攻成都,这立下的赫赫战功,简直能让日月无光,山河失色。”湘夫人继续劝说着。

一旁的小夷蝉也赶忙附和道:“阿耶,《便宜十六策·斩断》中也提到,强调了决策果断的重要性,不能因犹豫不决而招致灾祸。如今局势紧迫,我们不能再拖了,阿耶快下决心写吧,把您的战绩都详细地写进去,那皇帝若是还有一点明智,定会同意我们的请求。不然,他就是个糊涂透顶的昏君,失去天下而无忠良辅助,只能在蜀地自生自灭。”

江浩然听着湘夫人和小夷蝉的话,心中暗自思忖。如今天下大乱,大唐江山摇摇欲坠,就像一艘在狂风暴雨中航行的孤舟,随时都有被淹没的危险。自己平定南诏后,那应得的官职,皇帝却一直拖欠着。为了能够更好地施展抱负,拯救这岌岌可危的大唐江山,大丈夫手中必须拥有足够的权力。况且,正因为自己权力小于赵国珍,才调动不了他手上的兵马,导致如今局势如此被动。想到此处,江浩然心一横,咬了咬牙说道:“小玄子,快拿笔墨纸砚过来,我要给皇帝回信。”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湘夫人一听夫君终于从愚忠的藩篱中走了出来,心里欢喜,便急忙说道:“夫君,您说我来写。”她竟然一下子忘了她的字迹,玄宗再也熟悉不过。

“不行,皇帝岂能不认识夫人的笔迹。这信关系重大,必须我亲自书写,方能显得诚意十足。”江浩然斩钉截铁地回应道。

随即,江浩然走到案前,缓缓提起笔,那笔在他手中似有千斤重。他凝视着眼前的纸张,心中思绪万千,仿佛在书写的不是一封信,而是整个大唐的命运判决书。他深吸一口气,随后下笔,笔锋凌厉,似要将纸张穿透,每一个字都饱含着他的决心与期望 。

“皇上圣安:

微臣惶恐进言。今安禄山犯上作乱,如凶猛的洪水猛兽,席卷大唐半壁江山,致使皇上蒙尘,被迫逃离长安,四处奔波。天下万民亦在这场战乱中受苦受难,百姓流离失所,饿殍遍野,哭声震天。西南大唐黑旗军主力被三十万吐蕃精锐紧紧牵制,敌军来势汹汹,有直取成都之势。如今形势危如累卵,我军将士虽奋勇争先,拼死力战,却依旧深陷苦战,难以脱身。

剑南之地尚有四万多军士,是拱卫成都的关键力量 。此前微臣奉旨调兵,却遭黔州赵国珍抗命不遵,拒不发兵,致使我军兵力不足,孤军作战,局势更为危急。

恳请皇上再下圣旨,令赵国珍速速调十万兵马归微臣节制。微臣为平定南诏,仅用三计,便令南诏军队土崩瓦解,大败而归,被迫归顺我朝。如今,微臣愿为一战定蕃军,恳请陛下赋予机宜行事之权,便于灵活调度地方兵马与粮草。为鼓舞士气,实现高效指挥,臣请求整编改制本军,设一独立旗号,二十七万五千人设十二个混成军,晋升一级,各军统一调令,为陛下冲锋陷阵;盼加封胡姬为壮武将军,执行具体军事任务;庄玄为宣威将军,在军中展现其能。

待兵马集齐,臣将率领黑旗大军,联合黔州、南诏军,从南北三面夹击吐蕃贼寇。凭借我军将士的忠勇无畏,加上陛下的天威浩荡,必能破敌制胜。待击退吐蕃军,解成都之危后,臣即刻率大军护送皇上回銮长安,重振大唐威严。随后,臣挥师北上,平定安史之乱,将安禄山、史思明这两个叛臣逆子绳之以法。之后,臣全力协助陛下重整朝纲,复兴大唐。

微臣深知此次责任重大,不敢有丝毫懈怠,日夜为战事操劳。望皇上早下决断,早日救万民于水火,挽大厦于将倾。臣不胜感激,每日翘首以盼圣谕。

臣 江浩然 叩首 ”

江浩然写完后,连抄了五份,随后对着庄玄命令道:“小玄子,快把信绑在那五个鸽子的腿上,放飞出去。这五只鸽子,承载着我们的希望,定要让它们将信安全送达皇帝手中。”

那五只鸽子,果真是高力士训练有素的信鸽。它们见到腿上绑有东西,似知晓使命重大,纷纷扑棱两下翅膀,那翅膀挥动的声音如激昂的战鼓,为它们的出征奏响序曲。它们如闪电般冲向高空,速度之快,让人眼花缭乱 。它们还回过头来朝江浩然等人点了点头,仿佛在说:“放心吧,我们定会不辱使命,将信安全送达。”随后,便消失得无影无踪,似带着改变历史的重要使命,飞向那未知的远方。

小夷蝉看着可爱的小白鸽展翅高飞,心中满是欢喜,忍不住“咯咯……!咯咯咯……!”地笑了起来。那笑声清脆悦耳,如山间的清泉流淌在空气中,为这紧张压抑的气氛增添了一丝难得的轻松。

江浩然望着鸽子远去的方向,心中五味杂陈。他深知,这五只信鸽带去的不仅是一封信,更是他与夫人对局势的判断以及对未来的期许。这一步迈出,便再无回头之路,而大唐的命运,似乎也随着这几只鸽子的飞翔,悬在了半空之中 。

湘夫人走到他身边,轻轻握住他的手,低声说道:“夫君,事已至此,我们只能向前。这是为了我们自己,也是为了天下苍生。”江浩然微微点头,目光坚定:“夫人放心,无论结果如何,我都会竭尽全力,护你和一家人周全,也定要让这大唐江山重回正轨 。”

此时,天边的晚霞如血般蔓延开来,将整个大地染成一片火红。风,轻轻拂过,带着一丝战场上的硝烟气息,仿佛在诉说着即将到来的风雨变幻 。而这小小的营帐之中,众人怀揣着不同的心思,静静等待着命运的回应 。

高力士收到大将军江浩然放飞鸽子送回来的信件后,心中顿时仿若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忐忑不安到了极点。他双手微微颤抖着,仿若秋风中瑟瑟发抖的落叶,小心翼翼地拿着信件,脑海中仿若一台飞速运转的机器,不停地思索着:这信件能呈报给皇帝吗?这江大人此刻正与三十万吐蕃大军对峙,大战一触即发,仿若那即将爆发的火山,形势万分危急。这位一直以来忠诚于皇帝的谦谦君子,怎么会在这关键时刻索要官职呢?他抬手轻轻地拍了一下自己的脑袋,仿若一道闪电划过脑海,忽然间恍然大悟,对了,这要官一事必定是出自贵妃娘娘的手笔。他又转念一想,如果皇帝不答应给江大人加官进爵,贵妃定会阻止江大人出兵,这吐蕃敌军,恰似一群择人而噬、凶狠残暴的恶狼,于川西边境的黑水县悍然陈兵十万之众。半天之内,那气势,要将整个成都府生吞活剥。反观川中,剑南节度使麾下竟仅有近四万新兵,兵力悬殊,宛如螳臂当车。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一旦江大人稍有懈怠,消极怠战,在西南战场稍有差池,战败而归,无法钳制住这三十万如洪水猛兽般的敌军,后果将不堪设想。黑水至成都府仅有三百多公里,届时,吐蕃两军若南北夹击,骑兵半天即可攻到城下,成都府便如同狂风暴雨中的一叶孤舟,随时可能被惊涛骇浪所吞没,危在旦夕。

天宝年间,吐蕃大军如汹涌潮水般大举东进,所到之处,“东方部落”纷纷被其统一。如今的阿坝州境,沦为唐蕃连年征战的修罗场,建置犹如风中残烛,时置时废,变幻无常。吐蕃在彼时牢牢控制住黑水县,将其纳入版图。若此番局势失控,皇帝即便能躲过安禄山之乱,恐怕也难逃被吐蕃人活捉的命运,落入那暗无天日的牢笼。这可真是千钧一发、危如累卵的绝境啊,着实令人忧心忡忡,不知如何是好!他的内心仿若被千万只蚂蚁啃噬,痛苦而纠结,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在房间里来回踱步,只觉得横竖都是死路一条,那绝望的感觉如同黑暗的深渊将他紧紧笼罩,让他几乎喘不过气来。最后,他咬了咬牙,横下一条心,小心翼翼地取下信件,战战兢兢地呈给唐玄宗。唐玄宗接过信,脸色瞬间阴沉得仿若能滴出水来,他一言不发地看着信件,那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愤怒和无奈,仿若那即将爆发的暴风雨前的宁静,压抑而沉闷。高力士站在一旁,吓得满头大汗,豆大的汗珠不停地从额头滚落,打湿了他的衣衫,仿若那被暴雨冲刷的花朵,狼狈不堪。“这……这……,可如何是好啊!”高力士在心中暗自叫苦。唐玄宗的心中此时也是波涛汹涌,仿若那汹涌澎湃的大海,他想起自己亲手赐死了杨贵妃,可之后却又日日夜夜地思念着她,自己仿若就是一个十足的多面人,连他自己都有些看不起自己,仿若那迷失在黑暗中的羔羊,陷入了无尽的自我挣扎与迷茫之中。高力士为他物色了一个川中绝色美女,名叫唐玉奴。这唐玉奴年方十五岁,身姿婀娜,仿若那翩翩起舞的柳枝,一身轻纱将她那曼妙的身材展现得淋漓尽致,胸前的锁骨光滑而性感,仿若那温润的美玉,长长的睫毛下,是一双水灵灵的乌黑大眼睛,仿若那清澈的湖水,一头乌发如瀑布般柔顺,微风拂过,发丝轻轻飘舞,仿若那灵动的精灵。而且,她擅长歌舞诗赋、吹拉弹唱,样样精通,也是个才情出众的女子,仿若那闪耀在夜空的璀璨星辰。玄宗起初对她宠爱有加,每日与她缠绵,乐此不疲,仿若那沉醉在甜蜜梦乡中的旅人,仿佛已经将玉环二字渐渐淡忘。“玉奴”在唐代并无贬义,而是表示漂亮的意思,类似于“玉娘”和“玉环”,这些名字在唐代都很常见。此外,玉娘还被称为“羞花”,因为她拥有让花朵都自愧不如的美貌,仿若那花中的仙子,超凡脱俗。这玉奴从小就深谙勾引男人之道,对玄宗更是肆无忌惮,通俗地说就是有些不要脸,什么事都做得出来。她每次总是先在玄宗耳朵上轻轻咬一下,然后用舌尖缓缓探入耳朵深处,试图挑起玄宗的欲望,引得玄宗主动与她亲昵,仿若那狡猾的狐狸,用着自己的手段迷惑着猎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