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3章 苏乐的婚事

对于二废太子同样不觉得惊讶的,还有妍清,不过,要是她没记错的话,历史上二废太子应该是康熙五十一年九月,现在整整早了一年时间。

想到在此之前,不少事情都已经发生了改变,还有一些四爷闲聊时,一些三言两语带过的事情,都是她不知道的历史,便也没有多想。

妍清不多想,不多加关注,不代表朝堂之事平息,废太子不是一个结束,反而更像一个导火索,现下摆在面前的就是噶礼和张伯行互参一案。

噶礼和张伯行一案闹的太大,甚至因此传出皇上偏心满臣还是汉臣一类的话,皇上因废太子之事再次病倒,但有些事不能不管。

江南乡试舞弊一案,沸沸扬扬的闹了几个月,先是张伯行上奏江南乡试舞弊一事,皇上命尚书张鹏翮、侍郎赫寿前往查察,与张伯行与噶礼一同会审。

审理中有供词牵连噶礼,张伯行上奏请求解除噶礼的职务,交有关部门严肃审理,噶礼心中不安,也找出张伯行的所谓七条罪状上奏,皇上传旨将二人都解职。

不久后,张鹏翮奏报:赵晋与吴泌、程光奎等人行贿受贿之事属实,应按刑律治罪,噶礼暗中受贿事属诬告,张伯行应撤职。

这个结果并未得到皇上的认同,责备张鹏翮等人为噶礼掩饰,又命尚书穆和伦、张廷枢重新审查,结果仍旧与前次张鹏翮等人的意见相同。

皇上的态度依旧想通,“伯行任官清正,这是天下所了解的,噶礼才干有余,但喜好无事生非,并没有清正的名声,这个意见是非颠倒。”命九卿、詹事、科道官再议。

皇上直言张伯行为官清正廉洁,但对噶礼的操行并不信任,如果没有张伯行,只怕江南大半地区都要收到盘剥,并告诫朝臣应体会皇上保全清官的心意,最终革去噶礼的官职,命张伯行复职。

案情复杂牵连甚多,妍清身在后宅亦有所耳闻,四爷没有同她讲述具体情形,只道皇上对噶礼的秉性十分了解。

噶礼出身满族大姓董鄂氏,已逝的裕亲王福全的母妃,如今的诚亲王福晋、九福晋都出自董鄂氏一族,于礼亲王代善一脉姻亲关系十分紧密,清初八大铁帽子王,爱新觉罗·代善一脉就占了三个。

皇上本有心对噶礼包庇一二,结果噶礼的额娘亲自告到畅春园,在畅春园给太后请安时得遇皇上,皇上询问噶礼一事,因何与张伯行起龃龉,其母直言其子贪状,且言张伯行冤枉。

有了噶礼额娘的证明,噶礼的罪状算是板上钉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