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根源和真相到底是什么?
——没错,正是所谓的世俗理念、男尊女卑。
当,男子读书练字、习武耍刀之际,女子每日练习的却是琴棋书画,刺绣缝补。
而,对于琴棋书画这等事,还不是所有女子都能修习的,没点家底或非豪门大户的小姐还真就够不到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的条件。
假如,男女从小都生长在军营中,每日一同操练、携手征战沙场,那私下比武还真就不一定会输给男人。
这并不是信口开河,十八女将也早已印证了这一结论。
试问,由顾英鸢一手培养起来的十八女将哪个不是当世女豪杰?
暂不说光寒手中的利剑,就单说妖?的本领,恐她一人便可对付一整支军队。
沈安若的自责自怨虽来自自感弱小,但,经历昨夜之事后,她也赫然察觉到了一个致命点。
——那便是本身弱小并不可怕,在弱小下生出的想法和抉择才最可怕。
为什么这么说呢?
我们可以试想一下,再弱小的人都有自保的方式,亦有躲藏和逃离的本能。
但,如果让一个本就心神不宁、惊心破胆的人去拿主意、去做选择的话,那多半也会偏向妥协的层面多一些。
更何况,她沈安若一人之决断还能直接影响到北疆的气运和命数。
就拿昨夜三十三万镇北军围堵逼问一事来说吧,若她沈安若真就大手一挥,发兵景都或遏摩国的话,那将会造成怎样的恶果?
——是的,她的出发点的确没错,若只想平息掉三十三万镇北军的愤怒和不忿,用一场酣畅淋漓的战争确实能化解。
——可,届时战乱四起,纷争不断,北戎大军必会借机攻入大襄,最终受苦受难的岂不还是普通百姓吗?
——事后,纵使将她沈安若钉在耻辱架上被人鞭打、唾弃,也断然改变不了山河破碎的悲惨结局。
可问题又来了,身为北疆之主、作为天下兵马大元帅的沈安若难道从此以后就不敢再做决断了吗?
——所做决断,如此误国误民,还真不如少些决断得好。
她能有这种想法也属正常。在现实生活中,一次挫败就可能造成一生都无所作为,当自己被定性为害人精或祸害时,又怎有自信再次站起呢?
或许,我们该去包容以往的过错,当容错率够高时,那也便有了全对的可能。
在这个世上,常有人呐喊不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