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阴大营的主将秦小虎侥幸逃出了华夏军重骑兵的追杀,带着百十名残兵连夜跑到潼关。
潼关守将是秦小虎的堂哥秦本昌,两人虽然只比后秦国主秦蜀卿小十来岁,可按辈分却都是秦蜀卿的子侄辈。
早在派出援军之前,秦本昌就命手下部队做好了战斗准备,以防陕州的程大拿趁机攻城。
当得知华阴大营已经失守后,他把手里仅剩的一万七千多人全部排上城墙,随时准备应付华夏军东西两个方向的围攻。
随后,他连夜把华阴战况和潼关危机用飞鸽传回长安城,并且特意嘱咐一定要及时把消息上报给此刻还身在汉中的秦蜀卿。
天亮以后,秦本昌派出斥候,想要尽快摸清楚偷袭华阴大营的华夏军底细,以便制定下一步计划,不过在特战团的打击下,后秦军的斥候连离开潼关都变得异常艰难。
最后秦本昌不得不让斥候冒险走秦岭山道,这才得以摆脱华夏军的监视。
收到潼关急报后,长安城守将很为难,潼关是肯定要救的,可目前他手里只有五万多长安守军,秦蜀卿临走之前特意嘱咐过他,这五万人不得擅离长安。
秦蜀卿还算是有点长远眼光,他并没有像其他势力一样穷兵黩武,把领地内所有青壮都编入军队。
他实行的是募兵制,用丰厚的物资奖励外加洗脑宣传来吸引关中子弟自愿参军,这也就导致后秦军的兵力并不是特别充足。
关中平原人口高达七八百万,可后秦军的数量只有二十余万人,虽然军民比例仍旧很高,可是和其他势力相比已经算是很低了。
目前除了镇守长安的五万人以及跟着秦蜀卿驻扎在汉中的四万人以外,就只有萧关武关大散关等几处战略要地还有一部分兵力。
身在汉中的秦蜀卿很快就得知了潼关的状况,可现在和川府军的谈判正处于关键时刻,他不可能抽身返回长安。
最后他只能给长安守将发了个略微有些含糊的命令,让他见机行事,可以分出部分兵力救援潼关,同时从几座要塞调兵增援长安城。
另一边,孟少安直接把华阴大营当作自己的营盘开始巩固城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