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帝斩缞结庐,臣夙寐夜出

新语新编 山重疑路 3392 字 17天前

王羲之点了点头,

反问道,

“伯父,

你明知他们要对太子动手,

还把我们几个放到乌程县去?

哪太子不是更加孤立无援了嘛?”

王导笑了笑,

说道,

“不但是你们三人,

太子的左右卫率,

中庶子、庶子,

就任太守的、按礼服丧的,

都被以各自理由支开。

实在支不开的,

就用大典缺人为由,

招进尚书台。”

王羲之嘴巴张开,

吃惊了一阵,

问道,

“这些事情?

都是伯父默许了的?

还是陛下授意了的?

还是说咱们家准备放弃太子,

另择明主?”

王导看了一眼认真起来的侄子,

说道,

“你听说了吗?

陛下自今日起罢了朝会,

在宫中结庐遥祭,

为先帝服斩缞,

不问政事,

国中一切大小事务都交给了太子。”

王羲之一头雾水,

问道,

“可刚刚,

陛下还特意下了旨意,

平息了昨夜的事情。”

王导点了点头,

说道,

“正是昨夜的事情,

让陛下下定了决心。

这话本不该说的,

陛下的身体怕是撑不了几年了,

陛下千秋之后,

太子能不能承继大统,

能不能驾驭群臣,

能不能安抚皇室宗亲,

只怕,

都在这一次了。”

王羲之一愣神,

问道,

“伯父,

既然是要试炼太子,

那怎么把他的辅翼都调走了?”

王导笑了笑,

说道,

“这能怪谁?

只怪你们的表现太出色了,

连陛下都佩服东宫的人才济济。”

王羲之哼了一声,

说道,

“我看是嫉妒吧?

这个陛下,

连自己的儿子都防备着。”

王导轻咳了一声,

跳过了这个话题,

说道,

“今天派到各郡的太守都出发了,

你也收拾收拾,

早些离去吧,

京城的事情,

你就不要操心了,

这不是还有我吗?

我可是骠骑将军、都督中外军事,

录尚书事、还假节吆。”

王导说完了这句话,

王羲之知道自己该启程了,

从书房中出来,

却留了个心眼,

蹲在墙根听起了窗户。

只听王导对王瑜说道,

“阿瑜,

这一去,

山高路远,

只怕也是危险重重,

家里指派了你去,

你心中是不是有怨言?”

王瑜摇了摇头,

说道,

“叔父,

家中的几个弟弟都声名远播,

瑜一直就等着这么一个机会,

来证明一下,

我也是王家的种,

虽然比不上长豫、逸少、安期这三杰,

但也不至于是个孬种。”

王导拍了拍王瑜的肩膀,

说道,

“知道到了以后,

要说什么吗?”

王瑜本来想说,

话到嘴边又改了主意,

说道,

“请伯父指点。”

王导眼睛一亮,

说道,

“你有这份城府,

看来我以前还真是忽视你了,

你连我都瞒过去了,

不简单哪。”

王瑜笑了笑,

说道,

“叔父抬举了,

侄儿这点米粒之光,

岂敢与日月争辉?”

王导摆了摆手,

说道,

“阿瑜,

你倒也不必过谦,

之前忽视了你,

是叔父的过失,

也是叔父的偏见。

这次你到了地方之后,

只需要把那个玉枕,

交给段匹磾,

就可以了。”

王瑜点了点头,

说道,

“侄儿明白了。”

王导又问道,

“是真明白,还是假明白了?”

王瑜嘴角一扬,

初露锋芒,

说道,

“叔父,

糊涂就是明白,

明白就是糊涂。

其实,

侄儿说不说话,

说什么话,

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

侄儿这个人,

到了幽州,

这就足够了。”

王导赞许的点了点头,

说道,

“看来,

以父看子的想法,

实在是要不得。

是我短视了。”

王瑜也跟着笑了笑,

说道,

“自古子不言父,

但或许,

叔父们对家父的看法,

也有偏颇。

侄儿斗胆请问,

如果家父和诸位叔父一样,

精明强干,贤名广播,

那二位叔父,

会不会,

将这玉枕,

砸在家父头上哪?”

王瑜边说,

边把玩那只洗不净的玉枕。

王导神情一窒,

这玉枕,

可以说是整个王家心头最尖的刺,

眉头一皱,

说道,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阿瑜,

你今天是不是有些太过锋芒了?

这可不像你。”

王瑜的气势瞬间又塌了回来,

叹了口气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