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誓洒热血,不做英殖之奴。”
“虽剩一枪一弹,一妇一孺,身可碎而心不可渝也。”
“佤族人民奋起反抗,击退英军,保全了华夏领土。”
顾长庚看向大屏幕上那份文献:“当我了解到这段历史的时候,我一直很好奇。”
“《卡瓦十七王敬告祖国同胞书》中,所说的诸葛阿公是谁。”
“所有的历史文献都无从考究。”
“我去过云喃寻访过当地佤族老人,他们自己也不知道这个诸葛阿公到底是谁。”
“他们只知道,是诸葛阿公教会了他们种植、纺织、种茶、建房……”
“对于诸葛阿公的敬重,是祖祖辈辈一代代传下来的。”
“至于诸葛阿公具体是哪个朝代的人物,佤族人民一概不知。”
“今天,从苏辰这个故事里,我看到了一个新的视角。”
“如果诸葛阿公就是诸葛亮,那佤族人民奋起反抗英军这段历史,就是信守着与诸葛亮一千七百年前的约定。”
“这件事,实在让我动容。”
撒呗宁愣愣地看着大屏幕上的《卡瓦十七王敬告祖国同胞书》。
通告书是真实的,佤族人民抗战的历史是真实的,佤族人民敬重诸葛阿公也是真实的。
现在唯一不能确定的,就是诸葛亮到底是不是诸葛阿公。
虽然苏辰的故事,完全自洽了这段往事。
小主,
但是,没有任何证据,能将诸葛亮与诸葛阿公联系在一起。
作为主持人,他不敢下定论去做主观引导。
他只是敬佩地说道:“真希望苏辰所写,能撞到历史真相。”
“如果撞到了,那诸葛亮这一计,可是救了1700年后的华夏的华夏啊!”
撒呗宁无心插柳的一句话,让直播间的观众感慨万分。
——“我起鸡皮疙瘩了,看个故事,还能看到华夏历史传承。”
——“如果这是真的,那诸葛亮这一计的含金量未免也太高了吧。”
——“怪不得看到苏辰写的《三国演义》,我这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