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7章 先这样,再那样

要说楼令完全没有威望也不是。

毕竟,其他卿大夫十分清楚过去楼令所发挥的作用,清楚郤武子能够达到那种高度,其中发挥最大作用的人便是楼令了。

只不过,有些人的级别不够,他们缺乏信息的掌握度,确实是比较容易干出傻事。

而很多历史大事件,偏偏就是某些看似无关紧要的人引发,随后让局势变得一发不可收拾。

楼令知道“新官上任三把火”的必要性。

为什么会有那种必要性?简单就是不立威不行,必须让一帮人认清楚谁才是“真佛”啊!

只要不是几个卿位家族闹幺蛾子,其实楼令比较期待谁站出来找死。

真的没有人搞事?楼令不会傻等,必须诱使谁出来当“杀鸡儆猴”的那只“鸡”,无疑蠢蠢欲动的某些公族封君就很适合被当成“鸡”来宰掉。

一路无事,他们返回“新田”城内。

大概过去三天,荀氏一些人也来到“新田”了。

卿大夫就是那样子,不像其他贵族没有事不会到“新田”来,多数时间是待在“新田”长住的。

都城是什么所在?它是国君所居住的地方,等于就是权力中心。

作为国之重臣,哪可能不待在权力中心的道理?

“卿位再一次进行排序,每一个军团都发生了变化。有一些认知需要得到诸位的了解。”楼令回到‘新田’的第三天,召开了卿大夫的会议。

中行吴与智罃刚回到“新田”的府宅不久,得到通知立刻就赶过来,以至于看着比较风尘仆仆。

众人原以为是发生了什么大事,听到楼令的发言,确实很难不看作一件重要的事情。

每一轮卿大夫排序发生变动,每一个军团确实是会出现比较大的改变。

晋国的所有军团都是以卿位家族的私军为主力,一开始是每一位卿大夫必须带上一个“师”纳赋,后来变成必须是两个“师”的兵力。

发生什么事情才让晋国的军队出现那种改变,一位卿大夫必须带上两个“师”纳赋呢?其实就是晋国公族连续在两次国战拉稀,迫使晋君周不得不接受每一个军团的卿位家族私军比例上升。

一位卿大夫必须带两个“师”纳赋,看着是卿大夫吃亏才对啊?事实却不是这么一回事。

有一句叫“权力越大,责任越大”的话,人类从古至今都是谁掌握暴力谁有权。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看似是卿大夫吃了亏,实际上他们的权力得到极大的加强。

说得更清楚一些,一个军团里面有来自卿位家族四个“师”的兵力,代表着其余家族的上进渠道变窄了。

与此同时,私军毕竟是私军,征召成为军团,获得了名义,也增加了集体的约束力和协同性。

散兵游勇,即便是某些个体再能打,碰上了正规军一样有如豆腐撞石头。

卿位家族名正言顺地把持了更多的上进渠道,谁想要获得机会,他们会想方设法变成卿大夫的人。

人才就那么多,卿大夫用掌握的渠道吸引人才投效,能够剩下多少给一国之君去选?

“你们已经知道,未来两年没有必要,我们不会主动讨伐哪一方势力。”楼令看到多数人点头,继续往下说道:“我也知道各个家族会有自己的行动,比如我家需要帮国家扛住来自义渠的威胁,中军佐要继续讨伐三戎,下军将一直都需要应付来自鲜虞的威胁。”

那些事情在一众卿大夫之间算是彼此心里有数。

“为了提前养成彼此的默契,我们能不能互相委派族人或家臣到对方的家族?”楼令怕他们听不懂,解释道:“不是出兵参战,可以视作前往观摩。愿意让人帮忙出谋划策,自然也是可以。”

这种事情在国家与国家的层次很普遍,晋国就经常会派出大臣前往某个小弟那边当监军。

楼令说得各个家族互相派人,倒是一种新鲜事。

“我大概懂了中军将的意思。”士匄抬手挠了挠自己的前额,像是略微迟疑,最后说道:“三年之后,我们会有大动作。所以匄持赞同态度。”

两三年之内不会主动发动国战。

休养生息完毕,晋国再次出兵就是奔着灭掉郑国或卫国为目标,确确实实是应该提前互相熟悉。

郤杨和郤至没有说话,不是迟疑或想拒绝,是他们压根不用发言,一定是赞同的态度。

有了范氏之主士匄的带头赞同,其他家族有意见也得憋着,楼令提议自然是得到通过。

随后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晋国没有再发生什么大事。

临近冬季时分,国内外受到邀请的贵族,纷纷赶到“新田”参加晋君周与翎姒的订婚仪式。

讲实话就是晋君周有点晚婚了。

只不过,春秋时期的贵族普遍存在晚婚的现象,好些贵族子弟接近三十岁才有后代。

形成这种风气的原因比较复杂,硬要单独指出一项的话,大概是就是造成贵族生命威胁的事情不多,经常上战场的话,战事不利也是顶多被俘,没有太大的性命之忧。

另一项?应该是贵族子弟学业繁重,许多从启蒙到任事差不多就是二十来岁,干事业的时候一心扑在事业上。

当然了,晚婚是晚婚,多数贵族子弟在没有行加冠礼之前,他们其实已经定下了亲事。

那就造成另一种现象,丈夫的岁数经常会比妻子大一轮,也就是老夫少妻的情况非常普遍。

可能是那样子,孔子的老爹叔梁纥六十四岁诱拐十四五岁的小姑娘颜徵在,才不会被骂道德败坏?

更大的可能性是,孔夫子的地位一涨再涨,后人出于“为尊者讳”的因素刻意避而不谈吧。

晋君周与翎姒的订婚仪式,自然没有人敢捣乱。

无论是看好或看衰,反正就是乐呵呵地参加,该说漂亮话就满嘴的恭维。

顺顺利利地举办了仪式,正式成婚却不会那么快。

具体什么时候?晋君周是想着能快一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