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4章 兵临城下

第484章 兵临城下

对于一些无关痛痒的小战,无论胜负对于大军的主帅来说都没有太大的意义。此时金国的主将完颜宗干,他的心思完全不在这些小战的胜负上。他根本不在乎自己的士兵抢夺了对方多少粮草,也不在乎自己这里能够损失几十几百匹战马。他的目光放得更远,他不仅要牵扯住蔡鯈那几十万大军,让他们无法轻易脱身,还要找到对方的薄弱之处,为自己的全线进攻创造有利条件。

蔡鯈这边,除了极力鼓动自己前线的士兵去掠夺北方的战马外,他也非常关注自己前沿那些关隘的防御状况。毕竟这些关隘是他防线的关键所在,如果被金兵攻破,后果将不堪设想。至于金兵是否会主动全线向自己发动进攻,蔡鯈一直持否定态度。这并不是他盲目自信,而是凭借自己多年积累的经验做出的判断。他坚信金军肯定会通过一些小规模的军事冲突来为自己谋取利益,而他们的最终目的无非就是继续侵占大宋的疆土。

与此同时,岳飞在河北和山西一带频繁活动。他不仅要训练自己的军队,提高他们的战斗力,还要维护一些重要工厂的生产,确保物资的供应。此外,他也时刻关注着北方的局势,不敢有丝毫松懈。

自从大宋成功收复北部燕云十六州以来,赵旭展现出了卓越的战略眼光和果敢的决策能力。他并没有满足于一时的胜利,而是采取了步步蚕食的策略,逐步扩大大宋的版图。

首先,赵旭将目光投向了辽东和东北地区。经过一系列精心策划的军事行动,大宋军队逐渐占据了这片广袤的土地,使得大宋的势力范围向北延伸。与此同时,在燕云十六州的北面,大宋军队也开始稳步推进,不断拓展领土。

随着大宋北方疆域的不断扩大,一片宽广的草原出现在人们眼前。这片草原不仅为大宋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更为蔡鯈创建强大骑兵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蔡鯈深知骑兵在战争中的重要性,因此他不遗余力地发展骑兵力量,以应对来自北方的潜在威胁。

在过去的几年里,大宋对北面的金国形成了强大的压迫态势。金国在大宋的压力下,不得不采取联姻的方式来换取和平。然而,尽管金国在草原上部署了大量骑兵进行巡逻,但他们始终不敢轻易踏入大宋境内。

宋金边境地区基本上都是一望无际的草原,这种地理环境使得双方都难以建立起坚固的防线。但令人欣慰的是,双方一直秉持着和平共处的原则,保持着相对稳定的关系。在这段时间里,几乎没有发生过金兵侵犯大宋百姓的事件,两国之间的和平得以维持。

前段时间,金国突然集结大量军队,并将其全面囤积在边境附近,这一举动引起了大宋的高度警觉。不仅如此,金国还时不时派遣小股骑兵潜入大宋境内,这种行为显然表明双方关系正朝着恶化的方向发展。

由于边境地区并没有明显的高大关隘,这使得金兵能够轻易地通过快马频繁入侵大宋。面对这种情况,蔡鯈展现出了他的才能。他虽然并非平庸之辈,但此刻却掌管着几十万大军,肩负着保卫大宋的重任。

为了防备金兵的全面进攻,蔡鯈在身后的一些关隘之处进行了全方位的防御部署。这一举措使得完颜宗干一直未能找到合适的进攻路线,从而有效地遏制了金兵的攻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