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人提及赈济使司衙门的时候,曾有说这一次参与赈灾的举人、秀才很多。
单单报名,还不一定会被录取。
还要参与内务府以及户部一些官员的面试,询问一些各式问题,通过了,才会入选。
然!
就算如此,人也不少。
绝对有数百人。
那么多的人,都参与赈灾了,到时候如何从其中挑选合适之人呢?
友人所言走门路,寻找合适的人进行打点,自己是不同意的,那不是正道。
但是。
友人的疑惑,也是一个问题。
那么多的人参与赈灾,如何有一个很好的法子将那些人挑选出来呢?
鲸卿所言,只要真正的落下身段,用心用力的参与赈灾之事,录取的机会就会大一些。
不需要打点?
没有别的一些……复杂之事?
想来也不太可能会有。
毕竟,长乐公主提议立下这个衙门行署,对于录取之人,肯定有一定的挑选之力。
赈济使司,关系重大,果然进入一些不会做实事的夸夸其谈之辈,那就……不好了。
也不妥。
鲸卿似乎为自己点明了录取之法,看这一次赈灾的表现?当如此,也必须如此!
“哈哈,无需谢我。”
“是否真正可以被录取,还是靠他们自身。”
秦钟摆摆手。
只要这一次在赈灾表现出色,录取的可能性本就很大,否则,为何要让那些人亲历赈灾之事?
若只是解决冗余的举人、秀才,也不用那般麻烦了。
“道理虽简单,接下来那些举人、秀才真正可以落下身子心力赈灾的怕是不多。”
“不多!”
“……”
淳峰感慨。
自己是读书人,还是业经多年的读书人。
对于读书人还是了解许多的。
大多数读书人,都是四肢不勤,五谷不分的,学而优则仕,只要做了官,许多小事自然有人处理。
但!
每三年一次的会试、殿试,一次才取中三百人左右,有些时候还少一些。
落于天下各省各地,一个府县甚至于只有一个人。
小主,
但是,一个府县内的读书人有多少?
就注定不是所有的读书人都可以取中举人、进士,难以取中,又不太愿意落下身段为事。
这一次北方之地赈灾,报名的人有很多很多,估计真正做事的不多,是以,鲸卿于自己说的这个消息很珍贵。
能否有这个机会被选入赈济使司,还是看他们自身的。
“不多!”
“期时,也就怪不得旁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