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而言之,不到最后关头,就是不能轻易带着主力进入关内战场。
杨振的这个想法,已经通过各种场合,跟张得贵、张臣、李禄、袁进、祖克勇、仇震海、吕品奇、俞亮泰这些主要将领透露过了。
毫不意外,这些人几乎都是一样的主张,没有一个人是愿意主动率部入关,介入关内战局的。
倒不是这些人不懂得忠君报国,而是他们被京师朝堂给坑怕了。
这些人有一个算一个,都是打了数不清的仗,几经沉浮辗转之后,最后归拢到杨振麾下的。
正所谓,不经一事,不长一智。
人教人,教不会,事教人,一次就行。
不管是杨振本人,还是杨振手下的这些将领,那都是被朝廷大臣搞出来的事情反复教育过的。
他们亲身经历的无数血淋淋的事实,早就把他们教“会”了。
转眼进入十一月,辽东半岛的气候快速冷了下来。
从春天到秋天,一直没怎么下过的雨,这个时候变成了雪,铺天盖地而来。
好在是头场雪,气温没有将至冰点,辽海之上也远没有结冰。
沈永忠和胡长海带领的联合船队,自登州返航,大小三百多条船,其中还有一条鹤立鸡群一般的巨型夹板船,载着总计六千三百户关内流民,于十一月初二中午,缓缓抵达了盖州湾内的连云岛。
因为杨振本人就在盖州城内,新来移民的户口分配,自然要禀报杨振定夺。
所以,沈永忠和胡长海两人于当日下午联袂求见。
杨振传见了他们,并将新到六千三百户移民,分了一千四百户,交给金海北路接纳安顿,并指示吕品奇将新到人口,沿着清沙河往东安置到清沙河上游两岸地区。
小主,
除了应该给予的资助之外,杨振也同意了吕品奇的提议,允许金海北路总兵府及其管内屯所富户,以年息不得高于一分的标准,向新移民借贷过冬的粮物。
这两年来,一些站稳脚跟且手头富裕的老移民,主动向一无所有的新移民借贷钱财粮物吃息,在金海镇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
甚至一些手有余粮的协守总兵府粮库,也会在青黄不接的时候,通过这种方式借贷吃息,增加下一季秋粮收获时的收入。
虽然杨振在金海镇各路严禁高利贷、砍头息,但是对于什么是高利贷,年息或者月息多高才叫高利贷,大家认知并不统一。
加上多数新移民抵达金海镇各路辖区之时,几乎一无所有,若是像最早那样,什么都有总镇府协理营务处和各路协守总兵府来管,确实负担沉重,管不过来。
既然新移民有需求,而早来一两年的那些已经站稳脚跟的老移民,虽然不愿无偿资助他们,但却愿意通过借贷吃息的方式获利。
这样一来,等于是互通有无,各取所需。
而且这种事情,硬要完全禁止,也不合情理。
再者说了,想要完全禁止,也属实做不到。
这两年,杨振多数时间都在忙于战争,也没有多少心思花在整顿民政上。
所以,有些事情只要不出格,他都是睁只眼闭只眼。
尤其是这种暂时无关战争胜负的民间借贷问题上,他很少较真。
这次之所以给个明确说法,也是因为吕品奇把这件事情当面说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