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1章 神经网络

“我们这边也是,请过目。”

紧随其后,张琳也调出文件,放在茶几上。

李前点点头,拿起平板,细细阅读。

关于意识领域的研究,李前可能是最积极的一个,但遇到的难点非常多。

几乎无从入手。

李前提出的问题是:

意识是怎样诞生的。

意识又是什么。

当然,这不是李前自己提出的问题。

一直以来,两个问题都困扰着人类。

灵魂,幽灵,细胞集群本能?

更强大的生物本能?

现代科学的发展,人们知道,人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由分子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

从本质上说,人体大概有10的27次方个原子。

神奇的是,一堆原子的堆积,居然产生智慧,诞生出自我的认识。

意识到底是怎么产生的呢?

随着科学认知的进步,人类逐渐摸到一些边角。

脑电波,神经信号,人和动物的意识活跃在其中。

但脑电波,电信号,思维的运作,对于人类而言还是黑箱,是未知的。

李前拿起另一份文件,互联网信息中心整理的文件,关于大语言模型,智辅的研究报告。

科学家想要解答李前的疑问,认为通过人工智能的语言,能够更加清晰的表达。

人工智能最开始的研究,源于科学家突发奇想,认为机器能够诞生智慧,可以通过学习进化,就像人一样。

自然,也可以创造出来。

最初,人工智能研究方向有三个,逻辑主义、行为主义和连接主义。

发展到今天,最厉害的人工智能,智辅,属于连接主义。

而连接主义,其原理是模仿生物大脑的神经网络。

最开始,初见成效的神经网络模型,是对图像的处理。

也就是,机器识别图像。

这一点是怎样做到的呢?

信息中心整理的文件中,详细解释。

机器将图像扫描,分割成均匀的不同颜色的网格,也就是像素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