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交办的任务意义重大,黄汉江也给自己立下了规矩,那就是始终秉持严谨端正的态度,认真评价浙阳省委的每一名干部,力求在呈给领导的报告中,给出既直观、又精准的评判。

从京城来浙阳侦办路北方受袭案件这段时间,事实上,黄汉江已经对浙阳官场,已经有深入细致地了解。他敏锐察觉到,上头对浙阳省委书记魏云山,事实上颇有微词。

而魏云山之所以不被认可,根源就在于他行政作为乏善可陈,太过平庸。平日里,大家私下里悄声议论,都戏称他是“老好人”。可恰恰是这种看似温和友善、人畜无害的脾性,如同潜藏在暗处、不易察觉的礁石,悄无声息,给浙阳的发展之路布下了重重阻碍。

在浙阳的这段时间,黄汉江也听浙阳官场诸多闻。其中在干部提拔方面,“各自照顾”现象,尤为突出。就是每逢有岗位空缺,选拔流程表面上看似按部就班、井井有条,实则底下暗流涌动、波谲云诡,大多数时候,明显倾向于提拔与常委们沾亲带故或是同一阵营的人。

说白了,魏云山的用人之道,基本就是照顾到每位省委常委的“面子”,对于常委们举荐上来的人选,极少提出异议、予以否决。而对于外来干部,或是那些不归属任何派别、凭本事吃饭的优秀人才,却常常不动声色地设置重重障碍。

如此一来,那些没有背景靠山,未得到省委常委提名推荐的人,哪怕怀揣着远大理想、一身过硬本领,满心想着为老百姓踏踏实实搞工作之人,却因无人撑腰,硬生生地被剥夺了晋升机会。长此以往,年轻人的冲劲和锐气被渐渐消磨殆尽,其中一部分人甚至开始消极怠工,对工作的热情一落千丈。

同样,因为魏云山太顾虑几个常委间的面子,导致各部门之间的协作状况,同样是乱象丛生、问题不断。由于各个部门,大多由不同的省委常委对口联系,时间一长,这些部门负责人心里,就只认自家对口的常委,对其他部门领导乃至其他常委,全然没有认同感,更别提协作意愿了。

这般情形之下,一旦有些活动,上升到全省层面,需要跨部门协同推进,那么,这些部门就如同一盘散沙,难以统一调度、协同作战,很多时候,都是各自为政,闷头干活。这导致下面关乎民生福祉的重点项目,也因此推进缓慢,老百姓眼巴巴盼着的实惠,迟迟难以落地。

而在这错综复杂的局面之中,浙阳省委中的派系斗争,更是不容忽视。早些年,以省长孟伟光为首的浙阳本土派,在省里一手遮天,占据着绝对优势。这一派扎根浙阳多年,根基深厚无比,人脉网络错综复杂,盘根错节。相较于魏云山等外来干部,他们行事作风更为强势。

特别是路北方在湖阳出任市委书记,未进入省常委班子之前,省长孟伟光凭借上官松涛、罗志诚、梁国辉之流,在诸多事务决策上,拥有着不容小觑的影响力。甚至在很多项目的规划与落地过程中,浙阳派往往会优先考虑本地既得利益集团的诉求,在一定程度上保障部分本地势力的稳定发展,却将产业革新、寻求突破这些长远发展的关键要素抛诸脑后,为日后的发展埋下了隐患。

()

领导交办的任务意义重大,黄汉江也给自己立下了规矩,那就是始终秉持严谨端正的态度,认真评价浙阳省委的每一名干部,力求在呈给领导的报告中,给出既直观、又精准的评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