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王听闻,以剧幸为将,自己带领燕国的偏师,迎战廉颇。

剧幸并没有出兵,在武遂等待着廉颇前来,而燕王却认为他的行为是惧怕廉颇,要求他即刻出兵,剧幸无奈,只好带着将士杀向赵国腹地,燕王带着偏师在他身后行军,在中人城,双方遭遇,廉颇亲自驾驶着战车冲进了燕国的中军,将燕国的主力一分为二,分别包抄,断绝联系。

而行军在后方的燕王,却因为惧怕,带着偏师急忙回军。

剧幸大败,带着残兵逃亡武遂,廉颇兴兵追击,燕国大军如受惊的羊群,不断的逃亡,廉颇紧追不舍。这场战争进行的很快,甚至都没有什么起伏,完全就是赵国单方面的碾压,赵国那些常年跟秦国动手的精锐,跟燕国交战的时候,即使没有了以往那样高亢的战斗意志,却还是将燕国临时从各地征召而来的军队打得抱头鼠窜。

而廉颇将军作战勇武,指挥得当,同样也不是剧幸所能拦得住的。

双方的战争,在接触的那一刻,燕国就失败了,廉颇只是用了一次冲锋,就杀的燕军阵形大乱,将士们丢下武器就跑,剧幸没有办法管的住他们,而剧幸的几个命令,将士也无法去执行,剧幸就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自家军队一触即溃。至于后方的偏师,早已不见踪影。

就这样,廉颇驱赶着羊群,杀向了燕国的都城。

第285章 齐国有贤臣

燕国的都城蓟,因为要抵御塞外胡人的缘故,修建的十分高大,并且自从武成王的时代开始,这座城池内就设立了很多的粮仓,燕国在这里囤积粮食,做好征服辽东的准备。燕国在最危难的时候,有过几次都城被包围的经历,甚至需要其他国家来帮助他收复国土,击退胡人。

燕王带着偏师逃进都城之后,便征召都城内的青壮来守城,剧幸则是还在燕国境内与廉颇周转,他就算是不能击败廉颇,也要争取到足够的时间,让王都完成防线,剧幸这些时日里很是狼狈,他所留下的那些不到两万人的军队,还是有一战之力的,他就带着这些军队,在燕国利用地形来伏击廉颇。

只是,将士的差距太过悬殊,这种差距,体现在将士们的装备上,他们的上下层将领上,操练上,军队制度上,组织力上,自从乐毅将军带着燕国士卒讨伐齐国之后,燕国就不曾革新过自己的军队制度,操练情况,这使得燕国的军队制度非常的落后,将领的命令根本不能被执行,而士卒的情况,担任将军的人也是一无所知。

越是这样,就越是能看出乐毅的非凡才能来,当初,他就是领着这样的军队,愣是击溃了天下的霸主。

廉颇在见识到燕国军队的战斗力之后,不由得摇着头,若是白起统帅秦国的精锐来攻打燕国,只怕用几万人就能覆灭他们的国家!当然,攻城战肯定还是不容易的,毕竟燕国的城池普遍都修建的高大,这些为了抵御胡人而修建的城池,如今成为了抵御廉颇的唯一障碍。

剧幸就通过这些要塞,让廉颇付出了不少的代价。

可这并没有什么用,燕人还是拦不住廉颇,廉颇通过迂回,包抄的战术,切断这些城池之间的联系,将其一一围歼消灭,廉颇攻破了武阳,又攻破了涿,剧幸退无可退,终于领兵返回了都城,而在他返回都城不久之后,廉颇就带着士卒包围了蓟。正式切断了都城与地方的一切联系。

剧幸刚刚返回城池,就被燕王叫进了王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