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他的话,廉颇却是有些不屑,他说道:“赵括这小子,说的都是什么话,我不在这里抵御秦人,难道还能跑了不成?至于粮草,他父亲也没有给他留下多少,他又能弄来多少呢?至于激励军心,没有犒赏,只是靠着言语,又能激励多久呢?而且还只派了一个人来,区区一个人,在这几十万人之中,又能起到多大的作用呢?”

他摇了摇头,长叹了一声,说道:“若是他的父亲还活着……”

他仰起头来,脸上终于是出现了一丝落寞。

“将军!!秦人在汤王山聚集了大股人马!!”门客忽然冲了进来,急促的禀告道,廉颇急忙看向了舆图,脸上的落寞消失的无影无踪,他大叫道:“让冯亭做好准备!若是敌人进攻汤王山,就从韩王山出兵,直接威逼大粮山,让他小心一些,不要冒进!”

“让支子岭派两千骑兵前往德义!”

“通知丹朱岭的营寨派人侦察,以面对方趁机以骑兵袭击支子岭!”

“让汤王山的士卒分出三千人,驻扎在汤王山到支子岭的平原上!”

“让士卒们做好准备,跟随我出兵西王山谷道!”

老将军大叫着,浑身都燃烧着战意。

第032章 公子平原君

赵括终于赶到了东武城,东武城非常的靠近燕国,因此这里的赵语也是带着些燕风,燕国语言比起其他语言要尖锐一些,吵一些,虽然生涩难懂,可这里的大小官吏,大多还是能说出一口流利的邯郸腔,邯郸腔在赵国贵族之中是最受欢迎的,邯郸人说话慢条斯理的,不急不躁,通常会拉长最后一个音节。

当然还有很多的俚语,如邯郸人最常用的骂人词汇,“你这六谷长的!”这句话在邯郸算是非常恶毒的了,因为天下有五谷,所谓“六谷长”,就是不食正经粮食长大的,仔细想想,你就能明白这句话的恶毒之处,邯郸人是带领着战国时尚的一批人,不仅是在言语上,就是在服饰上,甚至是走路的姿势上,也是与众不同。

故而邯郸的时尚也常常被各国的年轻人所模仿。

因此,当戈用那慢条斯理的邯郸话与亭驿的吏对话的时候,即使不知道赵括他们的身份,这些吏对他们也是不敢小视的。赵括的封邑并不大,只有一个乡邑,在赵奢逝世之后,赵王找回了赐予他的一些食邑,只有马服是留给了赵括的,而平原君不同,他的食邑不只是东武城,还包括周围的七座城。

在这个时代,只有秦对于郡,县,乡,里的称呼非常的看重,如北地郡义渠县演武乡桑木里,而其余国家对这个称呼就不是很看中了,你可以说邯郸县,可以说邯郸城,马服你可以说是马服县,也可以是马服乡邑,也可以说马服城,没有人管你怎么去称呼这里,因此行政官吏的分配也是极度的混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