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史慈愣了一下,眉头一蹙,却摇了摇头道:“传我命令,三军原地休整,并与我大张旗鼓,招揽兵马,务必要使臧霸得到我们要出兵的消息。”
“喏!”
太史享躬身领命,转身就走。
可走了两步,他突然停下来,扭头看着太史慈,一脸愕然之色。
“父亲……”
太史慈微微一笑,却向坐在一旁的周宣看去。
这周宣是一个奇葩。
说才干的话,他不是没有,而且还相当不俗。乐陵在他的治理下,虽位于最前线,可是却能够安居乐业。而在百姓的眼里,这周宣是一个好官。所以在他决定投降的时候,除少数一些人反对之外,举县皆赞成他的决意。只是这么一个人,精通易数,甚至到了痴迷的地步……
周宣这样的情况,其实在后世也很常见。
就比如民国时期的川军将领,国民革命军上将,有王灵官之称的王陵基,和周宣属于同一种人。
伴随着刘闯的崛起,麾下需要越来越多的人才。
而太史慈如今也水涨船高,拜度辽将军,此前又领了寒亭侯的爵位。
可以说,太史慈的发展已经到了一个瓶颈。同时,他也是刘闯帐下,最先达到这个瓶颈的人。这种情况下,单纯的武力已经很难在让太史慈获得升迁。所以他需要组建班底,需要拥有自己的幕僚。不过,南山书院的人,太史慈挖不动;而燕京书院的人,还不算太成熟。
世家大族子弟,会把目光集中在大将军府。
相比之下,太史慈能够招揽的人才并不是很多……至少在幽州冀州,他还没有碰到合适的幕僚。
周宣这个人有才干,但让他主政一方,便是个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