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闯觉得,自己已经杀性很重,可听了郑玄的话,也不由得打了个寒蝉。
高句丽……
老先生这是要我,灭了高句丽国祚!
按道理说,郑玄饱读诗书,学问惊人,本应怀有平和心态。
就像后世影视小说中,动辄要以仁义待人,这似乎才符合一代大儒宗师的风范。
可是,刘闯忽视了一个问题。
汉代的儒学,和宋明,乃至清代的儒学截然不同。可以说,明清儒学,是一种被阉割了的儒学,满口道德仁义,满腹女盗男娼。汉代儒学,尚处于一个发展上升的阶段。所以在这个时期的儒学,更讲求海纳百川,有容人之肚量。而且,汉代儒生,更不会持有所谓‘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想法。纵观汉代所有的儒学名家,不仅是学识过人,更兼体格强壮。
骑射,是汉代儒生必修之功课。
比如那位设连环计杀死董卓的王允,早年间便是一个游侠儿,好击剑,善骑射。
郑玄在大多数时候,都会表现出谦谦君子之风。
但是在原则问题上,他同样是极为强硬……莫说郑玄,许多汉代儒生,都是这样的性子。
所谓的唾面自干,在汉代儒生中绝不可能出现。
若真有这种事情发生,汉代的儒生绝对会施以老拳……而这,恰恰又符合了孔圣人‘何以报德,以德报德,以直报怨’的说法。刘闯喜欢这个时代,尤胜于后来的盛唐。他甚至认为,单以血性而言,汉代读书人的血性,远胜唐代的读书人。不过想想,似乎也不是不可能……唐在汉之后,而在这汉唐之间,尚有五胡乱华之难。汉人血性,儒家的血性,每经过一次这样近乎于灭族的灾难之后,就会出现断档,就会变得稀薄,乃至于变成后来的奴性儒学文化。
假使汉唐犹在,焉得胡儿猖狂?
刘闯看着郑玄那一脸的冷意,又怎敢拒绝。
“孟彦可知道,我为何对高句丽恨之入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