荥阳征兵,在轰轰烈烈的进行着。
而驻守于开封的李密,却处在犹豫之中。
犹豫的原因,是源自一封书信。在五月中,李密接到了一封来自梁父山,一个名叫徐洪客道人的信函。
信中说:如今天下大乱,正是英雄建立功业之时。
密公秉承天意,起兵反隋,乃天命所归。然则密公此前用兵,却过于谨慎。东都虽则重要,但却不易取之。公可还记得,当年于杨公所献三策否?上策取涿郡,中策占关中,下策才是夺洛阳。
密公当年既然能献出这样的妙计,而今为何又舍上策而取下策呢?
公可觉察,如今之局势,与当初杨公起兵之局势何等相似。公之实力,尤胜杨公,何不弃洛阳,走江淮,直取江都?以密公之号召力,只要把旗号亮出来,则江淮各路英雄,定当纷纷投靠。到时候攻占江都之后,公即为天下英雄。东西两京,不过小儿做主,到时焉能服众?
徐洪客在信中侃侃而谈,令李密不由得大为赞赏。
于是立刻派人前往梁父山,试图邀请徐洪客前来。可是当李密的人抵达梁父山后,当地人根本不知道有徐洪客这么一个人。虽然没有把徐洪客请过来,李密对他的赞赏却未曾改变。
只是……
不做到这个位置上,就不能明白当年杨玄感为何执意攻取洛阳的难处。
军士皆为关东子弟,难免有乡土情结。孟让等人虽然投靠了李密,却又各自保存实力。想要他们远离故土,南下江都?李密感觉着,如果说出去之后,孟让这些人一定会立刻选择离开。
终究是一群乌合之众啊!
李密左右为难。
他曾私下里试探过几次,但得到的答案,都无法令他感到满意。
很明显,瓦岗军七成左右的将领,是不想离开山东,而远赴江南,攻取江都。如果李密强行下令的话,瓦岗军面临的,必然是四分五裂的局面。对于此,李密颇有些不知所措。想来当初杨玄感和他现在的情况一样吧。他一定也知道攻取涿郡的好处,但偏偏又无法自己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