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男子也说:“王通这十首咏荷,的确是比郑言庆的咏竹逊色。不过这篇荷花赋,的确不错……呵呵,王通不愧是出身名门,家学渊源,恩,可算得他过关。”
表面上夸赞,可实际上却暗含讥讽。
王通脸不由一红,却又不得不上前拜谢众人评点。
“今日命题经论,还需光伯先生来吧。”
中年男子看似随意的说了一句,眼角的余光,却不由自主的朝着郑言庆看了一眼。
不过郑言庆并没有注意到,此时他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堂上那些耆老身上。
“郑言庆,我且问你一句话。”刘炫开口道。
言庆连忙上前,“还请前辈指教。”
“你这文中,所说的‘经不空取’典故,从何而来?”
“哦,幼年时翻一残书所得。”
“经为何名?”
言庆有些奇怪这刘炫为何揪着佛经典故不放。总不成告诉他,这个典故还没有出现,是几十年后的产物吧。
于是摇头道:“学生当时年幼,记不得名字。”
“呵呵,看起来,你对释教颇有缘啊……此前又有修缘七品……恩,我有一题,释、道。”
刘炫说完,向其他人看去,“诸公以为如何?”
释?道?